台灣葉克膜技術有成 存活比CPR高一倍 [/url] 更新日期:2008/07/16 13:30
國內使用葉克膜技術有成!台大醫院今天公佈急救心肺衰竭病患的「葉克膜體外維生系統」研究成果,台大醫療團隊裝置葉克膜急救時間全球最短,可以在15分鐘內完成,一般則至少需要半小時,而院內急救使用葉克膜總人數是三年來全球最高、病人存活率也比傳統CPR技術要提高1倍,成果獨步全球;
不過,醫師也坦承,與死神拔河、葉克膜引發的「倫理爭議」其實比科學更兩難。
(徐韻翔報導)
邵曉玲、星星王子都是裝置葉克膜急救搶救回來的案例,近年被民眾稱為「葉醫師」的「葉克膜(ECMO)體外維生系統」名號越來越響亮,心肺衰竭的緊急時刻,裝置葉克膜等於是向上帝借時間,多份利器與死神奮戰。
國際知名醫學期刊「刺絡針雜誌」(The Lancet)七月最新一期中,刊載了台大醫院葉克膜技術研究成果,我國葉克膜技術提高急救存活率有成。
台大醫院心臟外科醫師陳益祥表示,這項研究最重要的發現,在於裝置葉克膜後的病患,比起傳統CPR存活率高出一倍,並且有82%可以回到工作崗位,
此外,葉克膜的關鍵技術在於裝置時間必須迅速,台大醫療團隊可以在15分鐘內裝置完成,院內急救在全球登陸系統三年來,便佔了半數,是全球使用案例最多的團隊,他說,面對不裝就會馬上死亡的病患,就該適時評估患者的年紀與身體狀況,急救拼生機。
不過,台大外科加護病房主任柯文哲表示,葉克膜所引發的醫學倫理爭議是更重要的課題,什麼時候該裝?他認為,「不裝會死、裝了可能會活就該裝,但是,裝了還是會死,就不要裝,」但葉克膜的倫理爭議比科學還大,年底,台大醫院計畫要舉辦葉克膜倫理議題相關的研討會,進一步探討。
台大醫院用葉克膜急診 存活率高一倍
俗稱「葉克膜」的體外循環維生系統,台大醫院將它用於院內急救,比較以傳統心肺復甦術(CPR)急救及以葉克膜急救的心因性病患存活率,使用葉克膜的患者存活率為百分之二十四,但使用傳統CPR的患者存活率僅百分之十一,存活率提高一倍以上。
國立台灣大學上午舉行「2008年研究成果發表會」,公佈台大醫院心臟外科主治醫師陳益祥、柯文哲、虞希禹及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林昭維完成的「葉克膜體外維生系統在院內心臟停止病患進行心肺復甦術時的效用」評估研究,論文已刊登在國際知名的醫學期刊「刺絡針(The Lancet)」最新一期雜誌。
台大醫院使用葉克膜用於急救的病例共一百三十二例,近三年全球使用葉克膜急救的病例僅兩百六十七例,台大醫院單院病例就超過全球半數,這項研究獲得全球醫界重視。
台大醫院的研究收集2004年到2006年底,台大醫院收治年齡位於十八歲到七十五歲間,因心因性疾病在「院內心臟停止病患」(宣告前已接受十分鐘以上傳統CPR急救仍未恢復自體心臟循環),其中一百一十三位持續接受傳統CPR急救,另外五十九位接受葉克膜急救。
結果發現,接受葉克膜急救的病患有百分之二十四比例能活著離開醫院,接受傳統CPR急救者僅有百分之十一能活著離開醫院;接受葉克膜急救且活著離開醫院者,一年內能重回原工作崗位比例更高達百分之八十二。
陳益祥表示,台大醫院葉克膜的使用率高,在引進管理概念、重視人員教育、經驗傳遞,改進裝機流程,將裝機速度從一開始要花兩小時,大幅減少到僅十五分鐘就能完成,但過程中要有包括CPR、血管手術、葉克膜裝置及家屬支持四組人員,十多名醫護人員共同作業,一般醫院不容易達到這樣的作業品質。
台大醫學院院長楊泮池表示,這項研究改變傳統醫學「CPR三十分鐘無效可宣佈死亡」定義,證明心因性病患在保持腦部及其他重要器官能獲得足夠氧氣下,使用葉克膜急救增加存活率可能性。
楊泮池說,這項研究可以激發醫學界研究如何以更簡單、更便宜的方法讓腦、器官獲得足夠氧氣,他強調,生命無價,「但不代表所有急救都要裝葉克膜後才能宣告死亡」,盼不要引起民眾誤解。970715
hoyichen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