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比力斯症 1/3早療可痊癒

6成教師缺乏認知 擔心教到癲癇童

 

2008年08月18日蘋果日報

 








賴小妹(左)曾因發作伊比力斯症後短暫失憶,迷路遲到遭罰,賴母(右)呼籲老師多瞭解此症。劉耿豪攝 圖片: 1 / 1





【許佳惠╱台北報導】


不只肢體痙攣才是癲癇,半夜常驚醒、手腳抖動、嘔吐等也是癲癇症狀。


台灣兒童伊比力斯協會昨開記者會,除強調癲癇已正名為「伊比力斯症」(英文病名Epilepsy音譯),也強調症狀多元,成人應多留意,病童若早期接受治療,有三分之一可痊癒。


協會秘書長關尚勇說,台灣約三到四萬名癲癇病童,智能多半沒問題,卻因疾病而在校退縮,教師也缺乏足夠認知。


協會上月調查三百零五名中小學教師發現,六成老師因不知如何處理癲癇病童而擔心班上有癲癇學生,也有四成老師會錯誤處置,如塞東西進患者口中、擦萬金油、按摩人中等。


協會呼籲,遇癲癇發作應協助患者躺下側臥,並移開身旁障礙物,讓病人安全地結束發作。



國泰醫院副院長洪焜隆提醒,癲癇是腦神經細胞不正常放電,症狀多元,除肢體痙攣,也有嘔吐、心跳快、視幻覺、聽幻覺或發呆、半夜驚醒、手腳抖動等,若症狀已影響生活作息即應就醫。




少數因聲光刺激病發
北榮兒童腦神經科醫師張開屏強調,若正確服藥,約三分之一患者可痊癒;關尚勇提醒,極少數患者會因噴嚏、手機、聲光或刷牙、熱水等刺激發病,日常應避免這類刺激。


協會昨也舉辦魔術營,教病童變魔術以拉近和同學的距離。


將升國一的賴小妹五歲時發病,賴母說,當初發現女兒常傻笑、手僵直,因發作後會短暫失憶,曾在校園迷路遲到而遭責罰,呼籲老師能多瞭解伊比力斯症。




伊比力斯症小檔案
◎別名:癲癇、羊癲瘋、豬母癲
◎症狀:依放電位置不同,恐有肢體痙攣、全身抽搐、口吐白沫、意識混亂等症狀
◎發生率:千分之6.7,全台約3~4萬名癲癇兒童
◎治療:口服藥物,有3分之1孩子可痊癒
◎成因:腦神經細胞不正常放電,產生暫時性腦功能障礙
◎須知:患者智能多半沒問題,及早治療有機會痊癒或減藥
資料來源:台灣兒童伊比力斯協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oyichen2000 的頭像
    hoyichen2000

    只要我以為~就不是誤會~

    hoyichen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