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失智長者 日常調適10原則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110/10828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而罹患失智症的長者卻常因病況無意間造成家庭關係的惡化。醫師指出,失智老人的行為問題往往大於記憶喪失,如有30~50%的患者會產生妄想、幻覺,而更多數則有個性改變、固執衝動等反常現象,身為照顧者的家屬,首要便是認識失智症成因,在日常生活中也儘可能視病患狀況不斷調適,謹記10個原則守護失智長者健康。

 

 

 

守護失智老人,除了第一線的家屬,積極推行區域看護責任醫院,力行在地老化有更大幫助。
守護失智老人,除了第一線的家屬,積極推行區域看護責任醫院,力行在地老化有更大幫助。

 

 

 

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神經內科主任醫師甄瑞興表示,曾針對200位輕中度失智症病患家屬的照顧壓力進行調查,發現大部份壓力來自於患者不穩定的情緒,有高達74%深感疲憊、情感耗盡;58%認為沒有休息時間;57%覺得社交受阻,更有家屬透露需要「失智症家屬門診」讓照顧者的情緒壓力也有人照料。

 

甄瑞興醫師強調,因照顧失智長者的壓力,不乏家屬罹患憂鬱症。建議照顧者應適時抒發壓力,在與失智長者互動時,謹記調適10原則相當重要。

 

1. 家屬應保持正確認知

 

失智老人常因腦部額顳葉萎縮導致幻覺、妄想與個性改變,被冠以「老蕃癲」的污名,醫師若施以抗精神藥物,則讓患者整天昏沉無生氣,但若不用藥,家屬可能會深感困擾,此時應保持正確認知,審視自己可以接受長者「失控」的強度,在可調適範圍內,減輕用藥對患者也有幫助。

 

2. 建立原有生活常規

 

失智患者因近期記憶不良,可協助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常規,減少混亂狀況,同時注意要符合過去生活,勿過大變動。

 

3. 讓患者獨立生活

 

患者雖需人陪,但維持獨立性更重要,例如讓他們獨立完成洗澡、穿衣等日常工作。

 

4. 維持患者尊嚴

 

記住,你所照顧的是「人」,有感覺、情緒,若不得當的言語或行動,都會讓他覺得受傷,尤其避免失智長者在場時討論他的不當情形。

 

5. 避免不必要的爭執

 

任何形式的爭執都會引起雙方心理壓力,且病患若越感覺挫敗,病情將更糟糕,儘量維持患者生活平靜為上策。

 

6. 保持工作簡單化

 

嘗試給患者一些簡單的工作,例如摺衣服、掃地等,讓他們有勞動感、被需要感。

 

7. 維持幽默感

 

需要與病患共同歡笑,幽默可以讓生活壓力有良好紓解。

 

8. 維持居家安全

 

當失智症的病患生理協調能力與記憶力衰退時,日常生活受傷的機會隨之增加,維持親老的安全居家環境相當重要。

 

9. 鼓勵患者運動

 

要維持患者現有的生理與心智能力,適度運動相當有幫助,必要時可詢問醫師與營養師在飲食與運動上的注意事項。

 

10. 協助患者發揮現存能力

 

一些經過設計性的活動可以加強病患個人尊嚴及自我價值觀,使病患生命更有意義,讓他們在允許範圍內的工作、活動,增加自信與成就感,對改善病情有益。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132/10929

 

失智症7大困境 掌握處理秘訣

 

 

失智症對一般民眾來說,只能在電影、新聞中看到,但對失智患者的家屬而言,常常因患者不自主的突發狀況,或是如不愛乾淨、亂發脾氣、憂鬱等眾多日常問題,干擾到照顧者的生活,甚至影響情緒。醫師建議,照顧者應對失智症有正確認知,在面對狀況時,掌握處理秘訣,再以同理心關懷患者,才能找到雙方合宜的相處模式。

 

 

 

醫師建議,在照護失智老人時,可多設立情境如送個小禮物,都會讓患者身心狀況有所提升。
醫師建議,在照護失智老人時,可多設立情境如送個小禮物,都會讓患者身心狀況有所提升。

 

 

 

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神經內科主任醫師甄瑞興表示,失智症患者常出現的7大日常生活問題如不愛乾淨、夜晚難眠、行為重複或依賴、幻覺與妄想、暴力和憂鬱等,肇因於腦部額顳葉萎縮和退化等引發,照顧者其實在面對狀況時,有不同的處理秘訣,但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耐心與愛,並要時刻想到對方是重要的家人,才能持之以恆。

 

【洗澡與個人衛生】

 

失智症患者常會忘了洗澡,衛生習慣變差等。建議照顧者要訂出規律的洗澡與上廁所時間,簡化清潔步驟如以淋浴代替盆浴,若出現拒絕洗澡或侷促不安,則應該立即停止動作,以毛巾擦乾,待一段時間後再洗,或是當天以擦澡代替。另外,特別要注重病患的自尊與隱私。

 

【入睡困難】

 

患者常在晚上會有急躁不安的情緒,同時可能會干擾到家人。建議避免讓病患在白天睡覺,而在晚上可依照醫囑服用安眠藥,且維持舒適的睡眠環境,再者睡前不要激烈的活動,以免影響睡眠。

 

【重複行為】

 

患者常會忘記剛說過的話與發生過的事,導致經常會重複發問及重覆做同樣的事情。建議將經常發問的問題,想出較好的回答方式,或是設計活動讓患者感受外界的刺激,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依賴行為】

 

患者因感覺害怕與沒有安全感,會出現過份依賴的情形,無論照護者到哪裡就會跟到哪哩,這種情形時好時壞,有時甚至會侵犯到照護者隱私。建議要離開患者身邊時,可提供一些事情讓他們做轉移注意力,或商請另一位家屬代為看護。

 

【幻覺和妄想】

 

失智症經常產生幻覺及妄想症狀,但對病患而言,認為是真實情境,容易讓病患感到害怕,出現潛在的自我保護行為,常見像是患者看到床下有人,或聽到房子裡有人在說話。建議當發生時,不要與他們爭辯真假,當受到驚嚇時,照護者可以用溫柔的語調及輕輕的握著病患的手,以關懷取代責罵,另外也可嘗試分散患者注意力。

 

【暴力或攻擊行為】

 

隨著病情演變,病患可能變得憤怒、激動或暴力,原因在於喪失是非判斷能力、無法接受負面情緒、容易誤解他人行為等。建議保持冷靜、嘗試運用一些溫和安靜的活動轉移患者注意力,並且嘗試找出造成不適當行為的原因,日後才能避免發生。

 

【憂鬱及焦慮】

 

失智症患者可能面臨的憂鬱、退縮與不快樂,且在言語、行動及思考上變得遲緩,建議應抱持正確心態,不要期待病患憂鬱會立刻改善,除了找專業醫師診治以外,也可透過諮詢人員、心理輔導師的幫助。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110/11676

 

照顧失智家人 7大狀況輕鬆處理

 

 

失智症隨著年紀增加、罹病風險愈高,腦部退化導致許多認知和行為問題,常常讓照顧的家屬非常挫折。失智老人社會福利基金會指出,台灣長者多有在家安養的觀念,失智患者可能有下列7大狀況,家屬要能正確應變與預防,以免失智長者受傷害,也傷了彼此的感情。

 

 

 

台灣長者多有在家安養的觀念,提醒失智患者可能有下列7大狀況,家屬要能正確應變與預防,以免失智長者受傷害、也傷了彼此的感情。
台灣長者多有在家安養的觀念,提醒失智患者可能有下列7大狀況,家屬要能正確應變與預防,以免失智長者受傷害、也傷了彼此的感情。

 

 

 

狀況1:突然想衝出家門

 

有的失智患者會突然衝出門,最基本的預防方法就是鎖門,也建議居家利用屏風來遮蔽,讓患者不會直接看到門;或是加裝提醒的裝置,一但失智患者真的打開了門,家屬還可以藉由聲音的提醒,立即發現。

 

狀況2:出門可能走失

 

失智長者出門一定要有人陪同,以防萬一,最好替長輩戴上手鍊、或是衣服繡上名字電話等識別方式;此外,平時多敦親睦鄰,找人時也可發揮功效。

 

狀況3:逐漸認不得家人

 

隨著病情進入重度失智,患者會更加記不住近期的事情,甚至連家人都認不得,這時只對於過去還記得零星片段,因此不妨多跟他談談過去的、特別是愉快的經驗,即使他認不得你、也有利於建立友好關係。

 

狀況4:幫忙反而被嫌惡

 

千萬不要把失智長者當小孩對待,他們雖然行為能力不如以往,但還是有固定的做事模式,跟什麼都不懂的小孩不同,太貿然介入會讓他們反感,幫忙前最好先詢問:「是否需要幫忙?」徵得同意再去做;協助時要多一點笑臉、問句最好簡潔且清楚,只讓他回答「要」或「不要」就好。

 

狀況5:大小便失禁問題

 

不少失智患者面對大小便失禁的窘境,多半會很不自在,建議家屬處理污穢物時要多一點耐心、減少責備。平時可協助失智者建立規律作息,比如每天讓他定時去上廁所,調整給水頻率與數量等,可改善失禁問題。

 

狀況6:精神狀態疑神疑鬼

 

當出現疑神疑鬼這類精神異常行為,避免當面指正他,以免引發衝突,這時應與醫師討論藉由藥物緩解。此外,為了避免用藥出現副作用,家屬就應協助記錄患者用藥的反應,提供醫師處方的參考。

 

狀況7:跟失智患者說「不」

 

照顧失智患者要抱持著「彈性要夠大,想法可轉換」的態度,當失智者想做某一件事時,在安全的原則下不妨順著他,而不是用自己的標準去限制不能做;若考量安全而不能如他的意,除了委婉勸退,最好找替代方式轉移他的注意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oyichen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