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到缺氧!基隆河連續幾天出現大量魚群暴斃,環保署表示,第一時間接獲通報,目前得知河川死魚已經清除完畢,一旦狀況持續,甚至惡化,可能協調上游攔水設施導引部分水量,增加河川流量搶救水中生態。
(陳奕華報導)
基隆河中上游連日出現大量魚群暴斃,九天內清潔隊員就撈起九頓死魚,環保署表示初步排除是不肖廠商排放廢污水影響,研判是天然因素,河川缺氧導致,據了解,未來如果魚群暴斃狀況持續,甚至惡化,環保署可能協調上游攔水設施放水,改善生態流量。
環保署水保處副處長謝燕儒說:「了解這些河段的上游有沒有一些攔水設施,如果可能的話,在這些時期可以多放一些水,讓它維持生態流量,如果真的是持續不斷,有這種天然現象發生的話,會做這方面的協調,不過以過去經驗來看,這比較屬於偶發,雖然在不同地點,我們還會密切觀察這個現象。」
研究顯示,河川基流量如能維持在標準值內,對於河川生態會有相當的幫助,環保署也強調,未來會持續召集水資源管理單位,加強控管河川基流量,希望未來能避免發生這種大量魚群暴斃的狀況。
基隆河魚暴斃 基市:不當放生是主因
最近基隆的武崙溪和基隆河段都出現魚群集體暴斃的現象,大批死魚遍布河床,令人怵目驚心,基隆市環保局在經過調查檢測後表示,原因主要是天氣熱造成水中溶氧量降低,以及民眾不當放生魚類所造成;
至於是否和河川遭到污染有關,環保局表示水質監測數據都是正常的,死魚事件和汙染沒有關係。
(李書璇報導)
基隆河最近幾天傳出有大量魚群暴斃死亡,基隆市長張通榮也立即要求環保局調查原因,環保局調查後表示,主要是因為最近天氣熱,河面流速慢,水位變低,造成水中溶氧量減低,
另外環保局表示他們在水中撈起的魚類也發現有許多不是該河段應該出現的魚種,也就是有民眾不當放生魚類,造成魚類無法適應該環境而暴斃,也是一個原因。
基隆市環保局表示,目前他們已經清理完畢,不能任由魚群屍體腐爛,造成水質惡化,此外對於外界關注這次的死魚事件是否和河水遭到汙染有關,環保局也說根據他們在河川上游抽水站的水質監測數據是正常的,並沒有污染情形。
不過環保局也表示,雖然他們一再勸導,但許多民眾還是認為將魚帶到河川放生是做功德,但事實上河裡如果突然多出這些魚,可能超出水體的涵容能力,水也變少了,魚反而無法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