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3負時代 投資節流理財術節省開銷增加儲蓄 選利變型年金抗通膨

 

2008年07月22日蘋果日報

 





3負時代來臨,除了省吃儉用對抗通膨,更要投資自己,創造增加財富機會,至於投資則可選擇利變型產品,使自己的資產不縮水。圖片: 1 / 1





【吳靜君╱台北報導】


物價漲聲不斷,油電價格醞釀在7月份再漲一波,錢愈存愈薄,薪水抵不過通膨,出現負成長狀況,投資股票、基金今年以來都是虧損狀態,形成了「負利率、負薪資成長及負報酬率」的3負時代。


專家建議,即使物價高漲,薪水不漲,還是要擠出一點為未來儲蓄,而短期資金宜暫時放於存款觀望,等到第二季財務報告明朗化之後,再進行投資。


做好準備
通膨的壓力不僅使我國負實質利率,薪資也是負成長,以現在定存利率2.67%來看,即使銀行今天調整存款利率,最多也只到2.7%,但主計處預估,今年物價指數成長率達3.29%,定存利率比物價成長率足足少了1%。


此外,主計處統計,我國1~4月經常性薪資僅微幅成長,扣掉物價成長率,實質薪資負成長1.92%,創下歷史最大的跌幅。




可尋找便宜替代商品
而今年全球股市大空頭,投資基金、股票卻無法賺錢,根據彭博統計,今年以來多數的市場包含美洲、歐洲、新興地區的股票型、債券型基金多為負報酬,以MSCI世界指數全球平均布局,今年以來報酬率也跌近10%。


3負的時代來臨,開源節流已經成為目前最重要的課題,遠銀財顧林信成表示,無論如何還是要做收入上的配置,收入的3分若用在生活開銷,2分用於理財的話,起碼1分要投資自己,為自己增加財富的機會,也就是說即使月收入只有2.5萬元的話,也要花5000元投資自己,為未來創造更多賺錢的機會,不讓薪資繼續萎縮。


負薪資成長,開源之外,節流才能夠穩定儲蓄的方式,則是尋找生活替代的商品,例如咖啡可以自己煮,新光人壽則表示,保險可以選擇保費較便宜的定期險、附加險來投保,以同樣的保障,保費至少可以少繳1/2的保費,若經濟情況好一點時,再轉換成終身型也不遲。




負利率讓錢愈存愈薄
然而,負利率使得錢愈存愈薄,友邦證券財務顧問張勝傑表示,現在存高利的保守型商品,才能抵抗通膨壓力,目前主要高利的貨幣為澳幣、南非幣,惟已經處於高檔,隨時有匯損的壓力,因此投資外幣當中,還是要持有與這些外幣負相關的貨幣,如美元作為避險,雖然利率較低,但是當這些高利率貨幣貶值時,才不會讓所辛苦獲得的利息,不足抵過匯率上的風險。


此外,國內雖然是負利率,林信成表示,還是可以選擇利變型的商品來抵過通膨問題,像是一般的利變型年金宣告利率約在3%左右,比定存利率好一些,未來若預期將繼續升息,這些利變型年金的宣告利率也將往上調,對於抗通膨的效果比較好。


但是負薪資成長、負利率時代,省吃檢用好不容易擠出一點錢可以投資,卻又遇到全球股市空頭,幾乎股票型基金都跌逾10%,債券型基金也照虧不誤,張勝傑表示,已定期定額扣款的投資人,不要輕易贖回,否則虧損將最為嚴重,若該市場、產業還是具有前景,應繼續扣款,等待反彈機會。




基金定期扣款勿贖回
若還是空手的人,張勝傑建議,不要貿然追求原物料、能源等抗通膨概念基金或股票,否則同樣被套在高點,現在反而可將短期資金暫留在存款觀望,等第2季財報出爐,美國經濟、企業獲利情勢更為明朗化再投資。




「3負」時代理財建議
資料來源:銀行


 



 


薪水致富三部曲 小錢變大錢 練好理財基本功



時報 更新日期:2008/08/27 09:05 【工商時報 李國煌/台北報導】



 全台600多萬上班族,吃頭路、賺薪水,如何依靠薪水致富,銀行財富管理部門主管,提供三部曲,一、顧守本業、二、開拓業外、三、理財投資,腳踏實地累積財富,時日一長,小錢也能變大錢。



 兆豐銀協理孫蘭英說,從薪水、物價增幅來看,薪水小增一些,並沒有完全被物價吃掉,薪水致富,仍然大有可為,最重要的是,回歸理財基本功,每月薪水入帳時,一定要提撥一定的金額儲蓄、投資。



 以儲備財富的步驟而言,中信銀財富處經理廖亭亭說,三部曲進行。



 一、顧守本業。



 廖亭亭說,透過本業,每個月賺取穩定的收入,最為長久、安穩,同時,多投資自己、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增加升職、加薪的機會,在工作崗位上,努力投入。



 二、開拓業外收入。



 主計處人員指出,收入來源多樣,除了薪水收入,還有租金收入、股利股息收入等,在薪水增幅有限的情況下,不妨開拓業外收入,增加收入來源、項目、金額。



 廖亭亭說,具有專長的上班族,在不影響本業的情況,也可以利用本職學能下,兼職工作,發揮更大的效益。



 三、理財投資規畫不能少。



 台北富邦銀協理蔡孟娟說,每個月的薪水,一定要有縝密的規畫,提撥一定金額定期定額配置在一些金融商品上,用錢滾錢,時日一久,小錢也能變大錢。



 如果沒有規畫,過度消費,或是一味擺在存款戶頭,收益率相對低,所能創造出的財富效應,相對也少。



 另外,這10年來,薪水增幅略勝物價,但是,房價高漲、教育費用,學費大增,買屋、養孩子壓力大,面對這種環境,永豐銀主管指出,手中存有一定積蓄之後,不妨俟機購屋。



 至於子女的教育開支,孫蘭英指出,10年下來,薪水還是略有成長,薪水支應消費,大致過得去。



 生活花費上,很多人覺得孩子教育費用、開支大增,那是家庭投注太多金錢、資源在孩子身上,擔心孩子輸在起跑點。


其實,孩子是否出人頭地,不是父母花錢所能成就,與其花錢補習、學才藝,不妨多花時間陪小孩,說故事、一起閱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oyichen2000 的頭像
    hoyichen2000

    只要我以為~就不是誤會~

    hoyichen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