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壓力、飲食不正常 腸躁症上身

更新日期:2008/07/16 07:30 陳振寬永和耕莘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

23歲的鄧小姐有便秘困擾,長期服用瀉藥,腹部常絞痛,排便才得以緩解;56歲的陳先生吃了東西就想拉肚子,每天要上10多次洗手間,他們做了許多檢查,始終找不出原因,其實都是「腸躁症」惹禍。


腸躁症也稱為大腸激躁症,是一種功能性胃腸障礙,主要症狀為腹痛,疼痛在解完大便後會緩解,腹脹、腹瀉、便秘,或便秘和腹瀉交替發生,排便有黏液狀物、排便困難、解不乾淨的感覺、解了又想解、排便急迫、肛門口有異物感等。如果做過各種檢查卻找不到原因,就可能是得了腸躁症。


這是一種身心官能症,飲食排便習慣、緊張壓力、心理人格特質等,都是腸躁症的可能成因。


台灣約有20%的人罹患腸躁症,程度輕微的偶爾腹痛、腹瀉、便秘;中等程度的病人常需要看醫師、服用藥物才能改善,而嚴重者即使一再就醫服藥仍無法得到緩解,往往影響日常生活、工作,甚至需求助精神科醫師。


值得注意的是,腸躁症和大腸癌或其他腸病變症狀不易區別。如果年齡超過50歲、有大腸癌家族史、出現血便、貧血、體重減輕、腹部腫塊、最近排便習慣改變等警訊,便須進一步接受大便潛血反應檢查、大腸X光攝影、大腸鏡檢查,以診斷是否為大腸癌或其他腸病變。


腸躁症預後良好,病人除了不適症狀外,並不會影響身體健康,或有生命危險。但為了改善症狀,減少日常生活不便,仍需改變飲食、作息、服用藥物多管齊下。


一般來說,生活避免緊張壓力、三餐定食定量、勿進食太快、選擇高纖少油食物、養成定時排便習慣、多運動等,都可改善腸躁症的不適。嚴重時則應找胃腸科醫師,考慮使用止痛、止瀉、通便、整腸、抗痙攣、抗憂鬱、抗焦慮等藥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oyichen2000 的頭像
    hoyichen2000

    只要我以為~就不是誤會~

    hoyichen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