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剪貼新聞-財經保險 (13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婚姻中的麵包要真材實料


有位多年的好友失聯了,原因是被債務逼的不知去向。這筆債在他婚前就存在,當時朋友擔心談及婚嫁的女友知道他有負債會取消婚約,且他算計每個月的薪水可以償還債務最低應繳金額,所以一直隱瞞另一半,但在利滾利的情況下,這個財務炸彈還是引爆了。另一半的反應可想而知,使得婚姻狀況及及可危,況且他們已添了個baby。

6月又是結婚的旺季,筆者希望每對新人沉浸在愛情的甜蜜歡欣之餘,也能理性思考麵包的問題。國、內外有很多調查顯示,金錢問題是造成夫妻離異最主要的原因,其中有的是像我朋友一樣,因債務問題連累了配偶;也有的是對金錢的看法及支配態度不同,甚至是對配偶的財務期望過高而失望等等。

既然知道金錢是經營和諧婚姻的重要因素,新婚夫妻如果能提早共同做好財務規劃,就可降低不幸福的因子,讓金錢不會成為夫妻白首偕老的絆腳石。

以住女孩子結婚就想著找個長期飯票,或是有「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的觀念,但這種想法已不符時代潮流了。當然對錢完全看得開、不在乎的人畢竟是少數,但新人一旦決定要步上紅毯,彼此最好還是開誠布公,將雙方的財務狀況公開,才能一起規劃人生,擬出適合的理財計畫。

新人進行理財規劃時,要先討論出共同目標,如要生幾個小孩、希望何時退休、在那個區域買房子、甚至是否要共同創業等等,目標要務實,可別天馬行空或好高騖遠。

再來得仔細算一算每月收支,記住是「兩個人」喔,例如兩人薪資收入、理財所得、奉養父母的生活費、日常開支、貸款等等。常有人說,結婚最棒的事,就是有些原本屬於兩人的開銷會變成一人的,例如水電瓦斯費、房租或房貸、約會開銷等,兩人還可想想如何從食衣住行育樂各方面來找出省錢之道。

有了理財目標及了解每個月的餘額後,就可決定如何進行投資理財。新婚夫妻在進行理財規劃時,我的建議是不要急著找獲利工具,而是先進行風險規劃,結婚以後,對於另一半,或將來有了孩子,彼此都需負擔責任,為了預防人生路上可能因為意外或疾病的發生,而打亂了一個家庭應有的生活軌道,保險規畫不能少。還沒投保的新人,先買保險為要;已投保者可與壽險顧問討論原先的保單內容需做那些調整。

由於投資工具愈來愈多樣化,並非每種都適合自己的家庭,筆者建議可從投資共同基金著手,考量理財目標選擇基金,並以定期定額的方式進行投資。切記,理財愈早起步,愈易早日達成目標。

hoyichen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婚後誰理財


一對新人在甜蜜浪漫的氣氛中接受眾人的祝福,決定牽手共渡一生後,接下的日子就得共同面對柴米油鹽漿醋茶許許多多現實生活的事務。尤其理財這檔事沒釐清楚,很容易成為幸福婚姻生活的絆腳石。

常聽人說「談錢傷感情」,夫妻間還是得將誰管錢、如何管的事說清楚講明白。如果您想堅持婚後夫妻兩人財產各自獨立,在婚前即可約定分別財產,各自管理、使用、收益及處分自己的財產,不過這樣的方式台灣還是少見,基於情面除非有特別原因,不然還是夫妻間自行討協調財產的處理方式。

由於婚前雙方對彼此的財務狀況並不熟悉,但婚後最好是坦誠相對,檢討兩人財務狀況,算一算每月支出表,例如兩人父母生活費、日常開支、貸款等等,扣除開支後的餘額,再決定如何進行投資理財,以增加回報。

而究竟誰要擔任家中的財務大臣?過去以來,老婆被賦與這樣的角色,但我見過許多明明對金錢沒概念或是花錢如流水的老婆掌握經濟大權,卻搞成全家月初吃館子月底吃泡麵的窘境。也有些女性朋友認為,婚後我的還是我的,老公的也是我的,這種想法不能說不好,如果妳的另一半贊同,且妳也有能力將家中財務處理得好,那未嚐不可。我身邊的女性朋友倒是有自動放棄家中財務總管任務的,她認為管錢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必需細心又有耐心,因做不到所以這項重大的工作全交由老公發落。

一定有人會問,為什麼一定要由一人統管,各管各不是很好嗎?尤其現在雙薪家庭多,夫妻都有收入,且雇主多將薪資直接匯入帳戶中。不少人的做法是開立一個共同帳戶,夫妻雙方協議視薪水多寡撥一定比例的錢到共同帳戶中以支付家中如水費、電費、電話費、貸款等每月固定的開銷。

除了開立共同帳戶外,筆者亦提供自身經驗供您參考,由於考慮到開立太多帳戶管理不易,再加上怕有時會忘記轉帳至共同帳戶中,因此我和外子協議以支出類目區分,我們的方式是,家中的基本開銷,如柴米油鹽醬醋茶、水電、瓦斯、電話費由我支付,而每月的房貸則自外子帳戶扣款,若家中有額外的大筆開銷,則視情況再商討是由一人負擔或共同分擔。

夫妻間不論那種理財方式,都希望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在理清家中財務由誰管理及如何管理的問題後,接下來當然是透過有效的管理及運用,讓資產增值,以應付家庭成長所需。

不管是由夫或妻一方擔任財務大臣,或是家中財務共治,夫妻雙方都要共同討論理財目標,若夫妻兩人對金融市場及投資工具都熟悉,則可進一步商討投資工具的應用及資產配置;若是由夫妻其中一人擔任財務大臣,那他她也必須負起投資理財之重責大任,但別忘了還是定期要向另一半說明投資狀況,可別只報喜不報憂。


hoyichen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打敗定存 短年期養老險熱賣



 定存利率維持低檔2、3%、物價成長率卻近4%,負利率時代來臨!如果把錢都存在銀行,老本肯定愈存愈少!銀行理專指出,年初以來短年期養老險、萬能終身壽險都超熱賣,保戶似乎不太管收益是否可以抗通膨,只想到只要打敗定存就好!


 在
投資市場波動大的情況下,訴求保本的6年期養老險(儲蓄險)近來又掀起一波熱潮,包括富邦、國華、遠雄、三商美邦、台銀人壽都相繼推出。對超保守的投資人來說,這類保險非常不傷腦筋,只要把約83萬元放進保單裡,就等著6年後領回100萬元,年複利目前是在3.15%到3.2%的水準。


 壽險業者指出,通常6年期養老險都是限量銷售。因為保險公司要推出這種商品前都要有足夠的準備金提存,所以不是每一家保險公司都有能力推出這種保單。


 另外一種萬能終身壽險因保單報酬率會隨著市場利率變動,當利率上升時跟著加碼,當利率下降時跟著減碼,可適時反應市場利率水準。


 到底6年期養老險與萬能終身壽險有何不同?富邦人壽指出,萬能終身壽險多了二筆費用,包括費用率約2.6%及保險成本。


 以富邦的商品來說,40歲男性、投保100萬元,萬能終身壽險會扣30元的保險成本及26,000的申購費用,所以用973,970元以3.6%的水準去每月複利滾存。而6年期養老險則不會扣保險成本及其他費用且年化報酬率是固定的。


 通常6年期養老險可躉繳或是採分期繳。通常躉繳的總獲利率要來得比分期繳的高。以市面上的產品來說,如果50歲男性採躉繳方式的話,6年下來總獲利率以台銀人壽及遠雄人壽最高,達20.8%,保單年複利為3.2%。


 而若是分三年繳完的話,總獲利率普遍來說在14.2%到15.9%。其中國華、富邦、遠雄的總獲利率都有15.9%,保單年複利都在3%左右。


hoyichen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基金名稱霧煞煞 弄懂再進場


4月份開始台灣又掀起一波基金募集熱潮,包括:元大智慧模組傘型、建弘金鑽、凱基亞洲四金磚、華南永昌台灣精選、第一富蘭克林新世界股票、德盛安聯台灣智慧趨勢、復華全球大趨勢、匯豐全球新富、寶來台灣計量平衡等九檔。但仔細瞧瞧這些新基金的名稱,還真不太清楚他們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


經筆者一查後,做了歸納整理,像元大智慧模組傘型、華南永昌台灣精選、德盛安聯台灣智慧趨勢、建弘金鑽、寶來台灣計量平衡投資的標的為台灣有價證券,即為台股基金,其中,德盛安聯台灣智慧趨勢的訴求為與「精緻生活」、「大國崛起」、「藍海創新」、「台灣品牌」、「天然資源與環保」等全球成長趨勢有關的台股,坦白說,還是說明得不夠清楚,留有很大的想像空間。

另外四檔投資海外的基金中,第一富蘭克林新世界股票與匯豐新富是以投資新興市場為主;凱基亞洲四金磚是國內首檔將投資區域跨足巴基斯坦的基金;復華全球大趨勢則是著眼於能源、資源、環保等議題。

4月份新募集基金一覽表基金名稱類型募集期間募集上限投資標的元大智慧模組傘型
1.元大市場中立
2.元大組合交易
3.元大強勢配置 平衡型預計3/26展開300E包括台灣股票、期貨、選擇權以及固定收益的債券(含RP、公債)建弘金鑽股票型3/31-4/850E台灣之盈餘成長、投資價值浮現的產業龍頭股凱基亞洲四金磚股票型4/7-4/11100E越南、巴基斯坦、印度、香港華南永昌台灣精選股票型預計4/7展開60E台灣50及各產業之績優股第一富蘭克林新世界股票股票型預計4/8展開100E主要針對全球重要新興經濟體高度經濟發展下所受惠之廠商進行投資德盛安聯台灣智慧趨勢股票型預計4/8展開100E與「精緻生活」、「大國崛起」、「藍海創新」、「台灣品牌」、「天然資源與環保」等全球成長趨勢相關之台股復華全球大趨勢股票型4/14-4/18100E以石油、金屬礦物、農產品、替代能源、環保節能及水資源等六大資源為主匯豐全球新富股票型預計4月中展開100E新興市場之內需消費產業寶來台灣計量平衡平衡型預計第2季展開50E台股

我們不禁要說,現在基金公司取基金名字真是愈來愈高招了,光看基金名稱根本看不出個所以然,再進一步看投資標的,描述趨勢、願景、口號的也不在少數,文字是很吸引人,但也是有些令人摸不著頭緒。

其實從去年開始熱門的主題式基金,在基金名稱上就結合了全球重視的議題,如抗暖化、氣候變遷、環境保護、基礎建設、能資源等,這些基金也和新興市場快速崛起有關。

投資人不要以為是熱門基金就盲目搶進,在申購前一定要先弄懂該基金的投資標的,像很多基金的名稱都有「資源」二字,但其實內涵不同,真正的「資源」包含金屬、礦物、農產品等資源。有些標名為資源基金,但其投資標的實為「能源」,即投資傳統能源以及綠能產業(即太陽能、風力等替代能源、生質能源、水資源)。所以投資人一定要耳聰目明,看清楚、問仔細了再買

近年來黃金相關的投資商品也很熱門,有回我碰到一位鄰居問我說,「某某『金鑽』基金投資黃金又投資鑽石,是不是可以買?」我當場臉上出現三條線。基金公司隨著投資標的愈來愈多元及顧及基金行銷手法,所以在基金名稱也愈來愈新奇,投資人千萬別再望基金名稱生義了,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是申購前一定要做的事。

這類主題式基金或稱新種基金,其波動幅度較大、風險也較高,投資人要考量自己的風險承受度;也別相信理專或基金行銷人員跟您說的優厚報酬,就把手上的資金重壓,這類基金最好佔整體投資比重五成以內就好。

另外,新種基金由於涵蓋不同資源、不同產業、不同地區都,要掌握投資時機的難度其實很高,而這類基金的操作對國內投信公司來說仍是起步,因此在選擇基金前,更要對基金公司在這產業的操盤經驗,和是否有全球研究團隊做後盾做個清楚的了解。


hoyichen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單筆基金怎麼買?


這幾年國內基金投資人越來越多,對於定時定額大家都已經很有概念,譬如:透過定時定額可以平均成本、定時定額不必找進場點隨時都可以開始扣款、以及越跌越要買……;但是單筆基金該怎麼買,一般人就比較不熟悉了?

我的一位學姊去年年初開始定時定額投資了三檔海外基金,到了7月她的一位親戚建議她單筆買一檔台股基金,理由是靠定時定額複利累積效果太慢了,那時她手上正好有一筆10萬元閒置資金,於是就將這筆錢申購了一檔台股基金。前些天她邀我到家裡作客時,拿出對帳單問我,為什麼四筆基金中,三筆定時定額只虧損5-9%,單筆基金卻虧損了20%之多?


我幫她看了一下,三檔定時定額基金基本上都是不錯的標的,再加上定時定額平均了進場成本,即使碰上全球股災(去年11月)跌幅也不致太深;單筆投資台股基金的問題出在進場時間點(去年7月正好是台股最高點9800點附近),等於一進場就被套牢了,即使今年初台股大盤相對全球表現亮眼,但到目前為止還是呈現虧損狀態。


許多投資高手都知道在正常情形下,投資股票的心訣是停損不停利,基金則正好相反停利不停損(也就是越跌越要買),不過這裡的基金指的是以定時定額方式投資基金;單筆基金就不能如此了。其實單筆基金操作正好介於股票與定時定額兩者之間,既要嚴設停損點,也要預設停利點。


不可否認投資單筆基金的困難度比較高一點,除了要看發行公司、以往績效、投資標的前景外,一定還要考慮進場時基金淨值的高低,如果該檔基金已經來到歷史高點,未來沒有什麼爆炸性題材,其實不一定要在此時進場,非買不可也最好將單筆再拆成三個小單筆(10萬拆成3萬3萬4萬)然後分成三次進場,比較能平均成本。


其實我比較不建議新手投資人一開始就做單筆投資,或是投資自己完全不熟悉的基金;不妨先以定時定額投資幾檔基金,一來可以平均進場成本、二來持有基金一段時間後就會比較瞭解這檔基金的走勢,知道他什麼時候是相對高點,哪個價位又是相對低點?在相對高點附近時可以獲利了結,相對低點時加碼或單筆買進,風險降低獲利率提升,受傷的機會自然少一點。


具體的停利法可以以老、中、新手來區分,新手投資人比較不會看趨勢,停利點訂個20%即可,不要太貪心,一到停利點就立刻贖回,定時定額也可以整筆贖回,但還是要持續扣款。


中級班的投資人不妨以淨值為依據,當你投資的基金淨值上漲一倍時,就可獲利了結。譬如:所投資的基金,申購時淨值是30,當淨值上漲到60,就可以贖回了;定時定額也是一樣,當申購單位數的平均值,上漲一倍時,就是贖回時機。


高級班的投資人不需要預設停利點,讓他一直漲,等到漲不動,帶量下殺時就是波段滿足點,通常外資或是基金經理人都是採取這種策略。


除了停利,單筆投資更要嚴設停損點,通常下跌一成就應該出場了。如果跌個30%可不是漲30%就能回本;即使停損錯了,虧損也不致於太大。 我們常誤以為投資專家都是穩賺不賠,其實專家也有看走眼的時候,只不過專家錯了會立刻認賠,不會無謂ㄠ下去。在投資市場沒有人能百戰百勝,只要出錯的機率越來越少,獲利的次數越來越多,這就是令人稱羨的投資高手!

 


hoyichen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買錯健康險,有買「無」保佑!


騎車上、下班的淑玲,前一陣子在下班途中發生車禍。雖然沒有什麼大礙,醫生卻因為擔心會有腦震盪的情況,所以囑付她住院觀察一、兩天。出院後,淑玲依稀記得曾經買過醫療險保單,想想這時應該可以向保險公司,請領到一點理賠金。


但是,當她向保險業務員詢問時,卻得到「妳買的是癌症險,並不是意外傷害醫療險,所以沒有辦法請領保險金」的答案。這時淑玲才發現,原來癌症險並不等同於住院醫療險,因為這兩種都只是健康險當中的一種。由於買不對保單,她根本不能享受「有買有保佑」的保障!


基本上來說,健康險是為了彌補全民健保的不足,並提供高品質醫療服務的商業保險。但健康保險還有廣義與狹義的分別。其中,狹義的健康保險,是指疾病保險而言;而廣義的健康保險,還包括人身傷害的醫療保險在內。


不過一般市面上,卻常常將「醫療險」這個名詞,套用在所有「健康險」上。事實上,醫療險只是健康險項下中的一環,健康險可以根據保障內容或訴求對象的不同,分為「住院醫療險」、「重大疾病險」、「癌症險」、「婦女與嬰兒保險」、「失能險」與「長期看護險」等。


上述幾種不同的名稱,都是從「保障內容」的角度來做區分。事實上,保險公司在區分這些不同種類健康險時,還會依照「理賠方式」、「保障期間」、「是否有身故保險金」與「契約型態」來做分類(請見下表一)。


表一、健康險的分類方式分類原則舉例保障內容「住院醫療險」、「重大疾病險」、「癌症險」、「婦女與嬰兒保險」、「失能險」與「長期看護險」等理賠方式限額(實支實付)、定額(日額給付)或是混合型(限額或定額二擇一)保障期間定期險、終身險是否有「身故保險金」帳戶型、倍數型契約型態主約、附約


由於健康險的分類方式不一,不論是已經購買或是想要購買的一般大眾來說,下圖以及表二,都是很重要的一個概念。因為未來是否能夠領到保險公司的理賠保險金,關鍵就在這兩張圖表之中。


這兩個圖表提示給一般大眾有關健康險的重點有三,首先是:如果理賠前提不一樣,未來很可能領不到保險金。舉例來說,如果是因為疾病而住院接受治療,但因為買的是意外傷害醫療險,所以就得不到任何的保險給付。

其次的重點是:各種健康險的給付範圍大小不一。其中,住院醫療險的保障範圍最寬;至於失能險、長期看護險與婦女(婦嬰)險的保障對象,就只有非常狹隘的特殊狀況而已。


同樣以「住院醫療保險金」為例,一般住院醫療險與癌症險、意外傷害醫療險都有這類給付項目或名稱,但是,意外傷害醫療險的住院只限於「因意外傷害」,而癌症險則只限於「因癌症治療而住院」,只有一般住院醫療險的保障範圍最廣,不論是哪一種情況的住院(因意外、疾病或癌症…),都可以獲得理賠。


第三,健康險不是花多少領多少,因為各種健康險的給付方式也不一樣。有些是採取「分次給付」的方式,像是住院醫療險與癌症險中,有關住院及手術等項目,是採取「定額(依實際住院天數或特定手術)」或「限額(住院每日或特定手術有最高給付金額上限)」兩種方式;有的則是採取「一次給付」,例如重大疾病險、癌症險的初次罹患癌症,以及婦嬰險中的各項特定疾病,都是在經合格醫院確認之後,一次給付給被保險人。


表二、不同類型的健康險,保障內容都不一樣重點給付項目保障範圍給付方式住院醫療險與住院及手術相關的費用與住院及手術相關的費用

分次給付


重大疾病或重大傷病險罹患7~21項重大疾病或重大傷病時的一次給付窄,只限於契約條款所定的重大疾病或重大傷病

一次給付


癌症險初次罹患癌症、與癌症相關的住院、手術或治療費用窄,只限於罹患癌症時的相關住院及治療等

一次及分次給付


婦女暨嬰兒保險保障婦女懷孕、生產、特殊疾病或嬰兒先天疾病的風險窄,只限於婦女及嬰兒的特殊疾病或狀況

多數是一次給付


失能險-因為疾病或意外,導致無法工作時的薪水補貼窄,多數失能險僅限於因意外導致無法工作,且無法工作定義嚴格

分次給付


長期看護險因為疾病或意外而臥病在床、無法行動,需要他人長期照料的費用窄,有嚴格的評量標準

分次給付


[table=500][/table]


由於上述各種險種給付項目的保障範圍與適用對象不同,因此,單純以「醫療險」三個字來看,通常只能代表「住院醫療險」,而不能代表所有健康險的各個險種。

就是因為健康險的分類複雜,一般人在面對市面上各個類型健康險時,常常會覺得難以抉擇。特別是保險業務員都會用各式各樣的理由,勸導民眾「多多益善」,更讓民眾不免心中存疑:是否每一張健康險都要買一張?


事實上,儘管每一個人這一生,都無可避免地面臨各種與身體健康有關的風險,但是由於薪水收入上的限制,消費者在購買健康險時,可以參考下列三大原則。


一、最可能會用到(保障或給付範圍廣)的險種先買。

對於保費預算不高的人來說,初期可能只能買一張健康險保單。在這樣的條件限制下,所選的標的應該是保單最可能會用到,也就是「保障或給付範圍」最廣的保單。此時,住院醫療險優於長期看護、失能或意外傷害醫療險。


二、保費較便宜的險種先買。

事實上,同一性別、年齡的民眾,在購買保障內容與金額相同,但理賠方式、保障期間或契約型態不同的保單時,所繳的保費會有滿大的差異。

因此,保費預算較低的人除了以「給付範圍廣」為優先順序之外,還可以選擇「保障相同,但保費較為便宜」的保單。例如「限額(實支實付)」型將優於「定額(日額給付)」型;一年一繳的定期型附約也優於限期繳費,但終身保障的終身型主約。


三、有家族病史者,應優先選擇重點保障的特殊保單,例如重大疾病或是婦女險、長期看護險。

這是因為有家族病史者,發生同樣疾病的機率較高,所以在尚未發病前,應該預先用保險來鎖住可能的高治療費用風險。

hoyichen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預算不多,買住院醫療險宜「分層漸進」


曉玲是才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為了顯示自己已經完全獨立自主,她透過一位做保險業務員的朋友,購買了生平第一張的終身壽險。但是這位朋友還建議她,在考慮生病、住院等風險下,應該再加買一張住院醫療險。


不過,當業務員向她一一介紹各種住院醫療險時,又是定期、終身,又是日額、實支實付,接著又是一連串的分析與專有名詞,反倒讓她越聽越不清楚,更無法做出最後的決定。


人吃五穀雜糧,當然都無法避免完全不生病。再加上健保不給付的項目日益增加,因此,保障範圍最廣,而且最容易使用到(只要住院或進行手術,都可以申請理賠)的住院醫療險已經成為每一位民眾,必買的保單基本組合之一。


只不過對一般大眾來說,購買住院醫療險最感困擾的,就是各種不同的種類以及給付項目,常常弄得一團糊塗,更別說是靜下心來,仔細挑選出一張最符合自己需要,保費又相對便宜的住院醫療險。


目前市場上所銷售的住院醫療險,大概有以下幾種分類(請見下圖)。撇開主、附約的差異,目前各保險公司推出的住院醫療險,大概可以從「契約期間長短」以及「給付方式」來區分。  



說明:無上限醫療險已經在2007年8月底停賣

事實上,不論住院醫療險是哪一種分類,對保戶來說,最關心的議題還是在於「假使我生病住院,到底能領多少保險金」。所以,保戶在選擇住院醫療險時,「給付方式」應該是保戶最先面臨的問題,而這也會影響民眾購買醫療險的順序。  



除了健保不給付的病房差額外,一般民眾最常用到的醫療費用支出包括:病房費(包括膳食、護理與醫師診察費)、手術費、住院期間醫療費用(限於健保不給付範圍)和附屬品保險金等,另外還有「不工作的損失」和「聘請看護」的問題。


其中,醫療雜費可以透過實支實付型醫療險來補貼,請特別看護半天花費約1,200~1,400元,全天至少2,000元,請個外勞一個月至少也要2萬元,這部分與「不工作的損失」,都可以透過日額給付型醫療險來解決。


由於每一種給付型態的保單,都有它獨特的功能與優、缺點,所以民眾在購買住院醫療險時,重點不是「從眾多保單中選擇唯一的一張」,而應該根據自己的需要而進行不同種類保單的搭配。


表一、不同住院醫療險的功能險種功能優點缺點日額給付(定額)型一般給付的內容有「病房費」(加護病房或燒燙傷病房可加倍給付)與「手術費」,通常可作為看護費用、補品費用,或收入中斷的補貼。不用收據,只要住院證明即可申請保險金。保費較貴。實支實付(限額)型作為「病房費」(包括膳食、護理與醫師診察費)、「手術費」、「住院期間醫療費用」(限於健保不給付範圍)和「附屬品保險金」的補貼。保費相對便宜。必須收據正本才能申請保險金,非收據正本給付需先告知保險公司,保險公司願意承保,日後才能獲得理賠。混合型視保戶的需要與實際費用支出狀況,擇一申請。請領保險金時具有相當的彈性。保費比實支實付貴。


目前幾乎每一家壽險公司,都有推出一張或一張以上日額、實支實付或混合型的住院醫療險,只是在給付項目的多寡與保費上頭有差異。但市場上的主流商品,還是以終身型的日額給付(定額)型保單為主,同時也是各個保險業務員極力推銷的主力商品。


表二、目前市場主流醫療險商品類型定期終身實支實付(限額)型依照保戶住院或手術收據請領,但是仍有最高請領上限。市場上無類似保單。 日額給付(定額)型是依照「住院天數」及「手術等級」來請領保險金。多數是「非還本型」,少數保險公司還推出「還本型」保單,保戶在期滿後,還可以領回一筆「滿期金」。多數是「帳戶型」保單,如果保戶身故時,帳戶裡還有未用完的餘額,可以當做身故保險金領回;少數則是「倍數型」,帳戶內金額在身故時未用完,也不能當身故保險金領回。混合(二擇一)型保戶可以依照實際的支出,選擇「按住院天數、手術級數」,或「實際支出狀況」請領保險金市場市無類似保單。



說明:定期醫療險除了「還本型」之外,都是附約形式的保單,終身型醫療險大多數都是主約,少數是附約。



不過從下表三中,讀者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不同類型的住院醫療險,同性別、年齡的年繳保費,會產生相當大的差距。其中,定期險要比終身險便宜,附約又比主約來得經濟,而最貴的,就是具有壽險保障的「帳戶型」醫療險。


表三、一般民眾可以依照自己的預算高低,依序選擇住院醫療險保單購買順序險種主、附約30歲男性住院1天1000元的年繳保費1定期險(實支實付型)附約200元2定期險(日額給付型)附約324元3定期險(混合型)附約1900元4倍數型終身醫療險附約1萬2000元5帳戶型終身醫療險附約2萬5000元6倍數型終身醫療險主約1萬4000元7帳戶型終身醫療險附約4萬4000元


因此,保戶除了從「本身的需要(也就是要填補哪一塊的醫療支出損失)」來選擇醫療險外,另一個關鍵因素就是「本身預算的高低」。因此,如果保戶沒有太多預算(例如收入不豐的社會新鮮人、家庭負擔重的一家之主,或是有債務的人),則該先選擇定期型醫療險中的「實支實付型」(先避免經濟上的損失),其次是日額給付型,最後才是混合型。


實際上,除非是預算非常充足的「有錢人」,民眾想要以「一次到位」的方式購足所有保障,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所以在購買時,應該以「漸進式」的步驟,分層、逐步補足就醫時所可能發生的風險。


也就是說,保戶應該先補足特殊或高貴藥品與新療法不給付的部分,其次再補足病房差額,最後才是補足薪水收入的損失。保戶如果有錢、有能力,則可以選購帳戶型或倍數型的終身醫療險。進一步想在保單到期後,還拿得回來所繳的保費,才再去考慮購買定期還本型的住院醫療險。

hoyichen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投資訊息 報喜不報憂


一位朋友準備購買某項投資商品前夕,打電話問我該問理專些什麼問題?我回答:就問問理專不一定會主動告訴你的「這項商品的最大風險吧!」

目前投資市場上,資訊普遍不夠透明、不夠公開;即使公開也只揭露一半,而且呈現報喜不報憂的現象。


例如:有一家外商銀行舉辦外幣優惠存款活動,廣告內容只告訴投資人該銀行澳幣存款利率是6.8%,在低利率時代吸引了許多投資人,但是該項廣告並沒有告訴投資人澳幣匯率已來到歷史高點,投資人將台幣換成澳幣存入該銀行,滿期時萬一澳幣走貶,會不會變成賺了利差賠了匯差,結果就由投資人自行承擔了。

其次,這幾年賣得嚇嚇叫的投資型保單也是一樣,業務員通常會告訴投資人,投資型保單的壽險費率比一般終身壽險便宜,所投資的基金如果以年報酬率8%計算,累積個十年可以有多少獲利;不會主動(或避重就輕)告訴投資人,投資型保單中的壽險其實是一年一期的定期險,沒有所謂的繳費期滿,更沒有滿期金。而透過保險公司所投資的基金,也不保證獲利,不過「自負盈虧」這一小行警語,字體通常都是小得不能再小。

最近一直發生糾紛的連動債也是一樣,有投資人將500萬退休金一次投入,結果虧損到只剩17%的悲慘下場。其實連動債的設計非常複雜,所連結的商品有許多投資人聽都沒聽過,又有所謂的閉鎖期,有時長達十年,十年後世界會演變成什麼樣子誰都不敢保證?這些訊息理專大概都只輕輕帶過,投資人聽到「債券」就以為很安全。其實有責任的理專應該要為客人做好資產配置,或是建議客戶分批買進,怎麼能將別人辛苦了一輩子的退休金一筆砸下,如果這位投資人當初只拿出1/5來投資,虧損就不至於這麼無法承受了。

其實投資就一定有風險,沒有100%的事,當理專或業務員說得天花亂墜時,投資人還是要適時冷靜下來。簽訂合約時一定會附有風險預告書,雖然文字密密麻麻,但投資人還是看一下比較保險,另外即使已經簽訂合約還是有幾天猶豫期,在期限屆滿前如果反悔了是可以取消的,有關投資人權益最好都能搞清楚。

在寫這篇專欄時,接到一家自稱是資產管理顧問公司的電話,行銷人員表示可以幫忙投資境外基金,年利率約有15%左右,可以轉移資產,又免稅好處多多。

但我腦海中立刻浮現去年發生的一個新聞事件,有一家投顧公司所販售的一檔印尼境外基金,宣稱年報酬率可達15%,且固定配息,吸引了不少投資人。不料這檔基金在去年五月到期後,卻發生了投資人海外帳戶資金遭到凍結,投資人不但沒有獲利,連本金也都撩落去的案例。

於是我便問行銷人員「萬一這類基金出狀況,投資人該如何求償?」結果只得到「不會啦!我們有託管銀行,很穩健……」口頭保證;但萬一真正出事,這類基金不受台灣法律保障,到時投資人必須自己請律師到該國進行訴訟,不但曠日費時,還不保證能拿回血本。 所以,不懂的不買,實在想買最好也先買一點試試看,應該是遠離風險的二個基本撇步了。

投資前,大多數人心中閃過的第一個念頭是「能賺多少?」最好所投資的商品能雞生蛋、蛋生雞,最後變成一個養雞場,投資人只要坐著數鈔票就好了,就這樣越想越快樂,於是就大膽的將資金全押了下去。

比較不會注意的是「會賠多少?」其實這兩個問題應該倒過來想,先問問自己「最多能賠多少?」,再去想「能賺多少?」,或許下手就不會這麼義無反顧,也才能將損失控制在一定的程度內。

hoyichen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怕房屋泡湯 颱風前先加保洪水險


2008年07月11日蘋果日報


颱風季節來臨,民眾詢問投保颱風洪水險比率升高,產險業者表示,颱風洪水險並非主險,必需搭配火災保險等主保單才可以投保,另外想臨時加保不一定能核保,尤其當颱風警報發布後,產險公司就會拒絕承保,業者建議,就算是高樓住家也要投保。




台灣水患頻頻,花大半生積蓄才買下來的房子一旦被水淹沒,不只是家園毀損,若還背負沈重的未還房貸,將毀了一輩子心血。產險業者建議若在低窪處購屋的民眾,可以考慮將颱風洪水險列入購屋預算。



須附在火險及車險下
國內民眾投保颱風洪水險的比重一向不高,主因是颱風洪水險須附加在火災地震險或車險中一併加保。以車險為例,須跨過投保車體損失險的門檻,才能附加颱風洪水險,但對許多人只有新車才會投保車體損失險,一般中古車子大多僅投保強制責任險、第三責任意外險,也就無法附加投保颱風洪水險。

產險公司說,民眾以為一、二樓住家才須投保颱風洪水險,事實上,即使是高樓層住家,若玻璃遭颱風吹落招牌碰撞打破,包含玻璃的修復費用或是大雨因此侵入住家積水造成裝修或動產的損失,亦屬於承保範圍。

若因住家大樓地下室機電設備或公共空間裝修等公共設施因颱風洪水受損,因權狀持分比例而需分攤的修復費用,亦是可獲得理賠的項目。

產險業者指出,中央氣象台發布颱風或豪雨警報時,保險公司對颱風洪水險的業務會暫時喊停。另外災後投保也很可能會碰到產險公司提高保費或甚至拒保的情形,這都要注意。


hoyichen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理財第1步 先測風險承受度
每年檢視資產1次
務必停損停利


2008年07月11日蘋果日報



【陳瑩欣╱台北報導】民眾進行資產規劃時,容易因資產不集中、風險認知錯誤,以及不會判斷財務人員提供的資訊等問題造成虧損,中信銀建議先了解自己的風險承受度,再拆解手中資產的風險性後統整調配,至少1年定期檢視1次,化解資產配置盲點。


避免盲點
理專指出,銀行競爭激烈,民眾手中的股票、定存或基金投資多分散在不同的銀行或券商,許多人因不想將財產曝光,在和單一銀行諮詢資產規劃時只說出片面的資產狀況,無法達到有效配置。


依風險屬性設停損點
資產配置內容因人而異,中信銀財富管理協理黃培直表示,精準了解風險屬性是資產配置的第1步,銀行多以問卷、心理測驗等方式,歸納投資人可接受的報酬率與風險區間,再依民眾現有資產狀況與市場投資環境結合,做最有效的投資規劃。

「常有人跟我說『我是積極型投資人,追求6成以上高報酬率』,結果虧損風險承受度只有5%。」

永豐銀行信託部副理林永祥指出,多數民眾都知道銀行會將投資人分成保守型、穩健型、積極型等種類,但都不知道這些分類還會顧慮民眾對虧損的接受度。林永祥表示,區分投資屬性可以確保投資人在適當時機停利或停損,確保資產的完整性,以發揮投資效益。



商品貼標籤告知風險
黃培直指出,中信銀近期將提出新的風險評分機制,可依風險屬性變數建立、影響風險屬性因素篩選,風險屬性預測模型建立、行為評分卡的配分及驗證。

理專指出,民眾除了解自己的投資屬性外,也須先摸清自己想投資的商品,再決定是否投資。黃培直指出,許多民眾在投資分類時不看標的或市場狀況,只以投資類型做粗略的區分方式,容易造成判斷失誤,帶來虧損。

以投資貨幣型基金或類貨幣型基金為例,黃培直表示,投資人多半以為這類商品表現穩定,但許多小幣別國家的貨幣型基金,會因該國幣別波動過高,風險可能大於連結標的為科技公司的股票型基金。

為解決這類困擾,中信銀將幫每項商品「貼標籤」,告訴投資人投資這項商品的風險有多大。中信銀規劃將投資產品分13級,風險最低是V1級,必須承擔5%以下的投資虧損風險;往上5%再加一級,最高到V13級,資產減損可能超過60%。

黃培直表示,只有在統一所有金融產品的風險定義下,民眾才能知道要怎麼比較風險高低。民眾如果選擇的金融商品被貼上V13的「標籤」,代表投資此項商品者「心臟要夠強」。


hoyichen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市值蒸發 銀行缺錢 定存利率大加碼


全球股市、基金、債券風雨飄搖,光六月份,全球股市市值就蒸發三兆美元!部分投資人不願認賠殺出,手頭資金變得更緊,無法回存銀行,影響所及,缺錢的銀行陸續推出短期定存利率加碼,最高可以到百分之二點八八。(張雅惠報導)


資本市場全都跌,這回,抱現金、存定存穩賺不賠反而成了最大贏家,不過,一年期定存利率大約百分之二點五,仍然趕不上通膨,六月份物價年增率四點九七。

部分銀行推出利率加碼的優惠存款,加碼一到兩個百分點之後,大眾銀行最高可以到百分之二點八八,永豐銀行「坐享高利」可以到活儲利率的五倍、百分之二,雖然還是低於通膨,但無條件利率加碼,部分投資人幫資金找到短暫停泊的地方,安度全球股市腥風血雨的低潮期。

遠東銀行財務顧問林信成說:「銀行如果整個資金部位不足...因為最近自然人的存款流失很多,先短期先放,之後再觀望」


銀行指出,市值蒸發,投資人停利或停損出場,錢都比以前少,部分投資人不願認賠出場,錢就卡在股市或基金裡,不會流到銀行的存款,但銀行還是需要資金才能放款,才有短期利率無條件加碼的產品;不過,類似產品大多依照新增存款金額高低、決定利率加碼,大多是三個月以下短天期利率。

hoyichen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利率看升 短天期定存較吃香
增加資金流動性 比買國內債有利

2008年07月02日蘋果日報






央行下半年還有升息可能,銀行升息風悄悄吹起,機動調整自己的存款,讓擺在銀行裡的鈔票愈存愈多。林鼎皓攝圖片: 1 / 1



【林潔禎╱台北報導】國內通膨壓力大,渣打銀行預估央行9月會再升息半碼,銀行升息風悄悄吹起,銀行理專建議掌握「選機動利率」、「向短天期定存靠攏」、「流動資金現在選定存比買國內債更有利」3大趨勢,保守族調整存款計劃,才能讓擺在銀行裡的鈔票愈存愈多。


擇優布局
央行6月26日召開例行理監事會議,再度調升利率,也是2004年10月來連續第16次升息。渣打銀行環球市場助理副總經理符銘財說,央行升息效果,短時間無法彰顯,而國內目前所遇到的通膨問題,已非去年因受颱風影響導致食品價格上揚的單一問題,還包含520新政府上任後,繼油價解凍後,電價也將調價,此衝擊層面更大,預期央行9月應會再升息半碼,全力對抗嚴峻高物價挑戰。



選擇機動利率
符銘財說,亞洲國家當前最大困境在於通膨問題,短期而言,通膨問題比經濟成長更需被關注,目前通膨問題是亞洲國家最關心議題,若能透過升息解決此問題,各國央行都樂於上調政策利率。


北富銀經理蔡玉惠說,在升息趨勢下直接反應是選擇「機動利率」,在利率走升時,國內銀行通常同天期存款固定利率高於機動利率,但差距不大,多在0.03至0.06個百分點,若選機動利率,央行調息一次就趕上原有較高固定利率水準,在未來利率看升下,選擇機動利率較划算。


銀行理專建議,利率續看升,向短天期定存靠攏更是追求較高定存報酬率與增加資金流動性雙重好處;舉例來說,現在定存3~6個月利率,就可能賺到過去1年才賺得到利息,透過短期操作,資金相對靈活。
蔡玉惠說,選擇短天期存款好處在於機動享有利率走升好處,一旦利率走勢大致抵定,再重新評估長短期策略。



提前償還貸款
此外,在近2、3年來升息風下,國內公債利率走勢相對平穩,呈現緩升走勢,以上半年公債利率來看,2年期利率僅約2%。相較多數銀行1年期定存利率已到2.6%%以上,國內公債利率呈現相對弱勢。

 

銀行理專說,過去公債是許多短期暫棲之處,但面對定存利率調升度較為明顯下,有流動資金,現在選定存比買國內債更有利。


升息風固然對許多以定存為理財管道的保守族相對有利,但一般人在享受定存利率高漲利息增加同時,銀行理專提醒,銀行貸款利率同步走高,若有房貸償還壓力者,1年利息增加支出從數百元到數千元不等,要思考提前還款可能性。

hoyichen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租屋簽約5要素 不可不知


[/url] 更新日期:2008/06/23 04:32 許文台北報導

畢業季來臨,將從學校畢業轉入職場的新鮮人,因為就業轉在外面租屋,必須靠自己面對租賃大小事,房仲業者說,簽約是房屋租賃最重要一環,很多事都是在簽約時沒有注意五大簽約事項而衍生的,新鮮人一定要注意。


1.請房東出示所有權人證明:太平洋房屋副總經理李珠華指出,要禮貌委婉的請房東出示其所有權狀或房屋稅單,以確定其為所有權人,如果是二房東,也要請原房東出示允許再轉租的同意書,以避免租押金被騙走。


2.在簽定租賃契約前,要仔細閱讀過所有條文:租賃契約是為保持良好租賃關係而訂定的,為了保護權益,在簽約前,務必詳加審視,和房東溝通清楚再簽字,目前市面上,大家所普遍使用的合約皆為一般制式的合約。


3.契約載明各項費用分攤原則:租賃契約的重點,除了租金、押金、支付時間(按月、季或年)及付款方式,基本上還包括水、電、瓦斯、管理費、電話費及網際網路等費用負擔歸屬,設施及家具毀損時的修繕責任等。


另外,如果是以現款給付方式支付房租,房客應要求房東開具收據,作為日後的憑證及
報稅扣抵所得的證明。如果房東要求用ATM轉帳來支付房租,簽約時,房客最好將帳號註記在契約中,國稅局才會認定房客有支付租金的行為。


4.押金:李珠華說,一般而言,房東會要求房客支付2個月的租金當作押金,退租後,房客如果沒有任何欠款,房東應無條件退還。


5.違約金:如果有其他特別約定,一定要在契約書中載明,例如房客在租期未結束前,決定提前搬遷,房東通常會要求至少賠償一定的金額或一個月租金,作為違約金。關於違約金部分,法律並無明文規定,因此務必在契約書中明確載明,始能降低日後發生糾紛的風險。


hoyichen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想購屋 三大心法讓你占上風


[/url] 更新日期:2008/06/24 04:32 馬婉珍台北報導

近來房市議價空間拉大、交易量退燒,房地產人士認為,對此時正有買屋需求的人來說,只要談好價格,反而要占盡「購屋掌控權回歸買方」優勢,談妥就大膽出手,掌握3大心法,購屋時能更占上風。


一、網路看屋更聚焦,效率提升。

信義房屋認為,只要透過簡單的字串過濾,就能讓線上看屋的效率大幅提升,信義房屋網路行銷經理蕭政華表示,目前有近8成的消費者,購屋時會利用房仲網站在網上看屋。

房仲業者甚至推出「買屋關鍵字搜尋」服務,除了提供物件編號的查詢服務外,還可進一步依個人對理想家的主觀認定,輸入關鍵字串搜尋,舉凡「建案」、「社區名稱」、「採光」或「頂樓加蓋」等關鍵字都能搜尋,再選定縣市行政區域,就可在第一次搜尋時,精準找到符合需求的房屋資訊,大幅提升看屋效率。


二、看屋時,比對估價師評估物件的原則來評估。

根據不動產估價技術規則,估價師必須與勘估標的位於同一供需圈之鄰近或類似區域物件的成交價格,做比較與分析。


三、議價切中核心。

住展
雜誌研發長倪子仁認為,今年下半年房市議價空間將拉大,事實上,議價必須切中核心,像是針對格局、嫌惡設施、屋齡、採光、社區管理等缺點挑出毛病,議價的成功機率才會增。


hoyichen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避免換約變解約 6招走天下

 

[/url] 更新日期:2008/06/23 09:22 【工商時報 魏喬怡台北報導】

 

 要分辨到底自己的保單是「契約轉換」還是被「解約」,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精算處副處長袁曉芝提供6招供消費者檢視。


 1.新保單的「保險始期」及「投保年齡」是否與原保單相同?由於「契約轉換」的基本原則,就是新舊保單的「保險始期」及「投保年齡」是不會變的。


 2.有「補費」或「退費」才是契約轉換。由於「契約轉換」是以轉換前後保單的保單價值準備金(或解約金)為計算基礎,也就是在相同的投保始期及保險年齡下,比較轉換當時兩張相同保額的保單所累積的保單價值準備金(或解約金),由於兩者金額相等的機會實在不太多,故補費或退費幾乎一定會發生。


 3.新保單是否有提供「契約撤銷權」?「契約撤銷權」是新契約才會提供的權益,因此如果是正規的「契約轉換」,轉換後的保單因投保始期與原契約相同,故並不認定是新契約,當然也就不會附有10天的「契約撤銷權」。


 4.辦理時所填寫「契約內容變更申請書」中勾選項目為何?一般保險公司都會設計提供保戶變更契約內容的專用申請書,多數公司還會特別將「解約」事項單獨設計成不同申請書,以與其他非解約事項區別,如果只有一種申請書時,保戶需特別留意變更事項的勾選項目,解約在保險公司的勾選項目有時會以「契約終止」稱之,其意義與「解約」完全相同。


 5.是否重新起算2年的「除斥期間」?如果是「契約轉換」,則除斥期間的起算日是從原保單的生效日起算。所以若原保單已投保超過2年者,意味著保險公司已喪失此權益,就算是契約轉換亦不會改變契約生效日,相對來說對保戶是較有利。


 6.是否符合公司網站公布的「人身保險業辦理資訊公開管理辦法」中有關契約轉換之規定?各家公司都依規定必須於其網站上公布契約轉換規定,保戶如有契約轉換需求,應先到此處充分了解相關內容。

hoyichen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銀行推網路標會 不怕倒、保證3%


[/url] 更新日期:2008/07/07 19:15 古彩彥




全球經濟不景氣,把錢拿去買股票基金,最近跌得很多,放在銀行利率太低,如果上會又擔心被倒會,現在有銀行業者首度推出網路標會,會錢從5000到3萬都有,會腳不用擔心被倒會,因為銀行會承擔一切風險,才短短1個星期,就有上千位民眾註冊,想要參加網路標會。


銀行工作人員:「會審核你的信用狀況。」
工作人員不斷做電話聯繫,因為短短不到1個星期,就有1千多人在網路銀行註冊,想要參加網路標會。網路標會會員賴柏宇:「這個就是我加入的網路標會,我們每個月要繳1萬元的會。」

網路標會會錢從5000至30000都有,曾經被倒過會的賴先生說,要不是有銀行掛保證,他可不敢再跟會了。賴柏宇:「其實我在2年前曾經有被倒會過,那一次的損失就是30幾萬元,所以傳統標會雖然報酬很高,所以風險也很大。」

網路上會,會腳有問題,該繳的會錢銀行會負責,當然也會追討債權,所以銀行賺的是手續費,參加1年期的會,要給銀行1.5%的手續費,2年、3年分別要給2%、2.5%的手續費,標會程序也很簡單,把價格填進網路之後,假設2個人都出最高價500元,電腦會自動隨機選取得標者。

和其他投資方法比一比,定存的投資報酬率比較低,風險也比較低,網路標會折中,而股票、基金投報率高,但是風險更高,全球不景氣,銀行首創網路標會,讓投資更有彈性,不過想要參加得先通過信用審核才行。

hoyichen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就差24小時 夫身亡百萬保金沒了

更新日期:2008/07/07 12:46 賀乙舜



台北縣一名女子94年3月1日,替全家人投保1年期意外險各100萬,要保書上註明,生效日從投保當天午夜12點起,但保單上的生效日卻填寫成當天零時,結果1年後的3月1日晚上11點,女子丈夫車禍過世,法官認定,保單在意外發生前24小時已經期滿,判決保險公司不必賠,女子不服還要上訴!


世上就有這麼巧的事!邱小姐幫先生買一年期的意外險,到期的那天卻也是先生車禍身亡的忌日,但法官判決保險公司不必賠錢。

理由是95年3月1日零時,保單已經到期,而意外是發生在當天晚上11點,時效已過;但投保的邱小姐認知不同,認為生效日依規定,應該是94年3月2日起,這24小時差別攸關100萬理賠金。

原告邱小姐:「這是保險公司自己所寫的日期,這個錯誤是自己本身寫錯,他們自己寫錯,就要叫我們消費者自己負擔?」

邱小姐強調,當初填寫要保單,她沒有寫日期;但保險公司收到的版本,生效日已經填上94年3月1日,是誰寫的還有爭議;而令邱小姐難以理解的是,明明要保書上註明,投保日午夜12時生效,怎麼會寫成當天凌晨?

原告邱小姐:「哪有這種保單?我上午11點才傳真過去,他怎麼會給我寫凌晨生效呢?」 對此保險公司表示,契約白紙黑字,保單有7天審閱期,當初邱小姐完全沒有異議;雖然邱小姐勾選了期滿續保選項,但因為連續扣款失敗才會取消保單;邱小姐很難接受,她說擔任路邊停車計費員,月薪2萬6,還要撫養2個孩子,日子很辛苦,為了自身權利她要上訴爭到底。



hoyichen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