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常喝可樂 酸蝕損牙變色
婦多年飲用健康醋 也賠上7顆牙
2008年08月12日蘋果日報
![]() |
【高麗玲╱台北報導】
喜歡食用酸性食物的人注意了!一名十八歲男大學生因長期喝可樂結果導致牙齒酸蝕;還有一名婦人多年飲用健康醋後,牙齒形成凹洞,最後換了六、七顆假牙。
醫師提醒,酸性食物停留在口腔中的時間最好縮短,吃完後先用白開水漱口,以利減少牙齒遭酸蝕的機會。
不可大意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牙周病科主任何坤炎昨表示,牙齒酸蝕是因牙齒琺瑯質接觸到pH值(酸鹼值)低於5.5的酸性物質後產生軟化,使琺瑯質流失。
很多食物都是酸性食物,像是沙拉醬、碳酸飲料、咖啡、紅茶、可樂等,pH值都在5.5以下。
牙齒咬合面現凹洞
根據高醫附設醫院的「酸蝕門診」,也是國內唯一的酸蝕門診統計發現,該門診的患者中,高達四成的人有牙齒酸蝕現象,患者年齡多在四十至六十歲間。
部分患者的牙齒遭到酸蝕後,琺瑯質流失,嚴重的還已侵蝕牙本質,使牙髓神經曝露,須將牙齒拔除。
何坤炎在門診中發現,有名愛喝可樂的男大學生,多顆牙齒的琺瑯質變色、酸蝕,連牙齒的牙本質都露出來。
另外,還有一名五十多歲婦人把烏梅汁當開水喝,幾年下來也是牙齒琺瑯質流失,牙本質露出,牙齒咬合面形成凹洞。
另外,有很多人為了健康,長期飲用健康醋,反而導致牙齒受損,何坤炎日前就收治一名五十多歲的婦人,在飲用多年酸性的健康醋後,牙齒咬合面形成凹洞,還出現酸痛症狀,為此換六、七顆假牙。
新店慈濟醫院牙科主任沈一慶提醒民眾在食用冷、熱、酸性食物時,若發現牙齒有酸痛等敏感症狀時,可先試著用抗敏感牙膏改善,但若在使用二、三周無效,就應找牙醫師診治。
勿含口腔減少接觸
何坤炎提醒,民眾在食用酸性食物時,咀嚼後應儘快吞下肚,不要讓這些食物在口腔中停留太久,以免軟化牙齒;還有喝碳酸飲料時,避免以小口、長時間的方式啜飲等,以減少飲料和牙齒接觸的機會。
預防牙齒酸蝕注意事項
●食用酸性食物,如沙拉醬、醬菜,在適當咀嚼後即吞嚥,儘量減少酸性食物接觸牙齒的時間
●避免以小口的方式長時間啜飲。可使用吸管,減少飲料與牙齒接觸的機會
●不要把酸性的飲料,如蘋果汁、咖啡、可樂等,含在口中或是用來漱口
●食用酸性食物或飲料後,牙齒琺瑯質會軟化,應避免立即刷牙。正確方法為先用白開水漱口,降低口中酸性後再刷牙
※資料來源:何坤炎醫師
嗜吃酸性食物 小心牙齒酸蝕上身
愛喝可樂、健康醋 小心成黃牙美白救不回
愛喝健康醋、碳酸飲料的民眾注意!近來牙科門診收治了一位18歲的大學生,因為長期愛喝可樂,結果導致他琺瑯質嚴重變色、脫鈣酸蝕,
醫師表示,國內飲食逐漸多樣化,包括碳酸飲料、健康醋、紅白酒與沾有酸醬的生菜沙拉等酸性食物,都可能暗藏酸蝕牙齒的危機,當酸蝕成黃牙後、美白便很難有幫助了,呼籲民眾應從「飲食、刷牙與就醫」三方面多注意,保護貝齒。
您愛吃沾有酸甜醬的生菜沙拉、或是愛喝健康醋、碳酸飲料或是果汁和紅酒、白酒嗎?小心這些酸性食物暗藏傷害牙齒的酸蝕危機。
臨床上最近收治兩名牙齒遭酸蝕的年輕個案,一位是年僅18歲的大學生,因為長期愛喝可樂,結果導致他的齒頸部琺瑯質變色、脫鈣與酸蝕現象,另外有一名22歲的女模特兒,經常以碳酸飲料漱口來去除的食物殘渣,結果發現自己的牙齒越來越黃,求醫想美白,才被診斷出是牙齒酸蝕的高危險群。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牙周病科主任何坤炎表示,酸鹼質在PH5.5以下的食物,會酸化牙齒的琺瑯質,長期接觸,會造成軟化現象,
如果又用粗顆粒牙膏刷牙或刷牙太用力,對於牙齒的傷害會更明顯,牙齒酸蝕初期,接觸冷熱食物會酸痛,慢慢的牙齒會變黃變薄,嚴重牙表面甚至會出現杯狀或窩洞的酸蝕症狀。
醫師表示,牙齒酸蝕嚴重,不但可能必須接受根管治療,一般的美白方式也無法救回黃牙,只能透過美白貼片或是牙冠套來遮住黃牙了,
因此呼籲民眾,喝酸性飲料時,盡量用吸管,減少飲料與牙齒接觸機會,吃完酸性食物,盡快先用白開水漱口,刷牙時要輕柔,盡量挑選低磨耗係數的牙膏,牙齒半年定檢一次,以確保牙齒健康。
此外,有鑑於國人飲食多樣化,酸蝕成為日漸普遍的牙齒問題,國內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則正式成立國內第一個「酸蝕門診」,掛號看診與一般牙科規定一樣屬健保部份給付。
愛吃酸 毀了牙齒琺瑯質
更新日期:
2008/08/12 07:20
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
嗜吃酸性食物或愛喝碳酸飲料的人,要小心牙齒可能遭到酸蝕,造成琺瑯質流失,嚴重時可能牙髓神經露出來,得接受牙醫根管治療,甚至拔掉牙齒。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醫院今年3月開設國內第一個「牙齒酸蝕門診」,該院牙周病科主任何坤炎說,牙齒酸蝕原因,包括牙齒琺瑯質接觸到酸性物質(pH值小於5.5)、年齡增長累積酸性物質、刷牙方法不對、有胃酸逆流的人,都可能導致琺瑯質流失。
何坤炎曾收治一名50多歲的女性病患,由於平常有喝健康醋的習慣,後來覺得牙齒痠痛前往就醫,經過檢查發現,她已是第四級牙齒酸蝕,牙本質暴露超過三分之二,再不及時處理,牙髓神經可能就會露在外面。
不少年輕人愛喝碳酸飲料,有一名女模特兒道聽途說,認為喝有氣泡的碳酸飲料能去除食物殘渣,讓黃板牙變白,她也依樣畫葫蘆,後來也出現酸蝕性牙齒,牙齒形狀差點就變得破碎。
還有一名18歲大學生,平常愛喝可樂,因牙齒不舒服去看牙醫,也發現齒頸部琺瑯質變色且脫鈣,快要成為牙齒酸蝕一族。
何坤炎說,牙齒被酸性食物侵蝕的症狀,患者往往在初期沒感覺,可能偶爾局部痠痛,但琺瑯質會漸漸失去光澤和紋理,最後演變到牙本質和牙髓神經暴露。
何坤炎表示,如果屬於酸蝕的牙齒,牙醫師通常會檢測患者牙齒,顏色是否變黃、牙切緣有變薄呈半透明狀、牙齒結構是否易碎且呈鋸齒狀,甚至牙齒表面有杯狀或窩洞的酸蝕等症狀。
因此,何坤炎建議,偏好吃酸性食物的人,不妨在進食後,再喝幾口白開水漱口,就能沖淡口中的酸性環境;如果喝酸性飲料,也應避免小口長時間啜飲,或儘量不要含在口中過長。
台北榮民總醫院牙科部主任高壽延表示,無論是甜、鹹、酸食物,最重要還是吃完東西應仔細刷牙,因為牙菌斑停留在牙齒一段時間,就會使牙齒產生局部偏酸環境,增加蛀牙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