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剪貼新聞-醫療保健 (61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 Sep 08 Mon 2008 17:00
  • 1

1


hoyichen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Sep 08 Mon 2008 16:59
  • 1

1


hoyichen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悠遊健康卡 下周一發行 限量5千張 集點可抵掛號費或免費健檢


2008年09月07日蘋果日報


悠遊健康卡下周一發行,集2點可折抵部分市醫院外門診50元掛號費。資料照片 圖片: 1 / 1





【許麗珍╱台北報導】


悠遊卡公司昨宣布下周一(9月15日)將首推結合市民健康卡和悠遊卡交通功能的悠遊健康卡,


限量5千張,持卡就醫看診或志工服務均可集點,可折抵部分市醫「院外門診部」門診50元掛號費,若集滿12點還可兌換價值3千元的健康檢查服務,24點可兌換市價1萬2千元的健檢服務。


便民措施
悠遊卡公司繼上月中旬推出北聯醫中興院區櫃台可刷悠遊卡付費後,本月15日再推兼具交通和健康卡看病集點功能的悠遊健康卡,


悠遊卡公司總經理林志盈說:「悠遊健康卡讓民眾就醫看病不需持太多卡,此卡兼具健康和交通兩卡功能,可一卡兩用,現僅推限量版5千張,供北市民均可申請的市民健康卡集點,集滿12點者即可兌換悠遊健康卡。」



搭捷運不計點
台北市衛生局健康管理處長陳美如表示,市民健康卡自去年7月發行至今,約有13萬3千多張發卡量,


打預防針可集2點,參加健康服務中心三高篩檢、社區五大癌症篩檢、健康講座、志工服務滿3小時等可各集1點,原市民健康卡集點即可兌換基本的健檢服務,本月中旬配合悠遊健康卡上路,將擴大健康卡集點優惠


陳美如說明,悠遊健康卡或市民健康卡集2點可在市聯醫16處院外門診部折抵50元掛號費,集點滿12點、18點或24點,可分別兌換市值3千元、8千元或1萬2千元的健康檢查服務,唯一限制是持「悠遊健康卡」搭捷運或公車的消費金額,不能累計集點。




民眾:很實惠
民眾趙先生說:「集點換好康可進行免費健檢很不錯,若搭捷運或公車的刷卡金額也能列入集點,就更好了。」


林小姐說:「集2點就可抵用50元掛號費很實惠,但僅限市醫院外門診部,範圍太侷限,希望能擴及所有市醫各院區,就更方便實用。」


悠遊卡公司總經理林志盈另表示,除中興院區櫃台可刷悠遊卡付費,北市醫林森院區將自本月中旬起開放持悠遊卡在診間或櫃台付費,台北縣立板橋醫院持悠遊卡看病付費方式,也將在月底上路。




悠遊健康卡資訊
申辦:北市民或配偶設籍北市新移民可辦市民健康卡,集滿12點可換悠遊健康卡,具兩卡合一功能
集點:參加健服中心三高篩檢、社區五大癌症篩檢、健康講座、志工服務和打預防針等,每次可集1或2點
數量:限量5千張
發行:9/15
洽詢:1999


好康:
.悠遊健康卡或市民健康卡集2點,北市聯醫16處院外門診部可抵50元掛號費
.悠遊健康卡或市民健康卡集點滿12、18或24點,分別可兌換市值3千元、8千元或1萬2千元健檢服務
資料來源:悠遊卡公司、北市衛生局



hoyichen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Sep 08 Mon 2008 16:37
  • 1

1


hoyichen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夏日多汗惱人 日本新法寶對抗


民視 更新日期:2008/09/03 20:01




雖然已經9月了,但太陽毒辣的程度,似乎不減,在大太陽底下,走沒幾步路,就滿頭大汗,溼黏的感覺,讓人渾身不舒服,為了解決這個惱人的問題,日本最近出現不少方便的除汗新商品。



平野小妹妹最愛到公園玩耍,即使是太陽當頭,也玩得不亦樂乎,當她滿頭大汗時,媽媽力刻將她手上的護腕給拆了下來,原來這是一條小方巾。



將方巾折成長條狀後,扣上鈕扣固定,就能繫在手腕上,要用時隨時都可拆下,省去了在袋子裡翻來找去的麻煩,小方巾除了可以擦汗外,還可以當作小朋友的圍兜兜,功用多多。



夏天鞋子也容易因為腳汗而產生臭味,不過有了這個腳趾吸汗布,就能讓腳底保持乾爽,將吸汗布套進每根腳趾頭,然後穿上襪子固定住之後再穿上鞋子,這個吸汗布非常薄,所以不會覺得不舒服。



齊藤太太是位家庭主婦,每天都要到超市採購,即便超市就在住家附近,但她還是走得滿頭大汗,到了超市後,她並沒有直接進去賣場,而是到廁所去,沒多久,她從衣服底下拉出了一件衣服,其實這是件吸汗力超強的內衣。



由於內衣只用一顆鈕扣固定,穿脫相當方便,脫下的吸汗衣,放進防臭的塑膠袋裡,完全不佔空間,而這些除汗法寶,讓您在炎熱夏天,也能保持乾爽。


(民視新聞黃文玲綜合報導)



hoyichen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搭捷運搭公車 最怕傳來陣陣狐臭味


中時 更新日期:2008/09/04 09:29 【中時健康 林志遠/台北報導】




上下班時間,不論是捷運或是公車,總是擠滿了通勤的人潮,整個空間早已夾雜著各種味道,這時若再來股狐臭味,簡直會令人受不了。


也因此許多有此困擾的民眾,不敢搭大眾運輸工具,怕引來側目,或是只能選擇離峰時段搭乘。



體味主要來自汗腺,其中一種為頂漿腺又名大汗腺,分布在皮膚的真皮層,主要存在於腋下、外耳道、乳頭、會陰部等部位,


其分泌物含有醣類、蛋白質、丙酮酸、鐵質、氨及脂質等成份,因而較為黏稠,一但受到環境空氣中細菌的分解,便會散發出特異的味道,狐臭就是屬於頂漿腺分泌過於旺盛所產生的氣味。


頂漿腺愈發達的人容易散發狐臭。



輕微的狐臭,要盡量保持腋下的乾爽、通風,及避免大量的出汗。


同時,可以使用制汗劑來抑制排汗,但制汗劑靠塞住汗腺來止汗,久了之後,汗腺開口變大,制汗噴霧也就失靈。


而且幾十分鐘就要再噴,又會在腋下形成沈澱顆粒,效果有限。



國泰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楊奕志表示,要杜絕狐臭只有手術切除頂漿腺,才會一勞永逸。


傳統的方法就是在腋下長腋毛的地方劃一刀四到五公分的傷口,把皮下的頂漿腺切除而保留其上的皮膚,再將之縫合,貼回去。


這種方法基本上效果不錯,但是缺點是傷口較長不好照顧,傷口容易發炎,恢復期長,約一到二週不能碰水,有皮膚壞死的可能,並且會有疤痕。



目前新的方法是利用微創手術,在腋毛分布的二側,分別割開0.5公分的傷口,利用抽脂的方式伸入皮下,將頂漿腺與表皮分離並刮除頂漿腺。


由於傷口小,皮瓣的血液循環良好,不會有壞死的情形發生。術後第二天回診,將引流管拔除後,貼上美容膠帶即可洗澡,一週後拆線。


這種手術對組織的傷害小,傷口的復原快,併發症少,目前的滿意度都很高,尚未有復發的情形。



雖然狐臭並不會影響健康,但是對於人際關係與日常生活卻常常造成困擾,


醫師建議,體味較重的人要多注重個人衛生,每天洗澡,與身體接觸的內衣物要特別清洗乾淨,穿著寬鬆透氣的棉質衣物,能降低悶熱及汗臭味,保持腋下部位乾爽。


如果希望能徹底改善,務必尋求專業的醫師諮詢,才是最安全的作法。



中時健康: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2,20&id=2426



hoyichen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腋下狐臭真惱人 灑爽身粉 常除毛 消體味 涼爽時做手術恢復較快


2008年08月27日蘋果日報


噁!手一舉起來,味道就飄出來了!(設計對白) 圖片: 1 / 1





在節氣上已是秋天,但氣溫仍然很高,人體汗腺發達,加上狐臭味道,真叫人難以忍受。


景升聯合診所院長邱正宏表示,體味會影響人際關係,男、女性都會發生,建議體味重、有狐臭的人,應養成除毛習慣,出門隨身攜帶爽身粉和毛巾,以便流汗後隨時擦乾、抑制汗水。


報導╱余孟芬 攝影╱陳逸宏


有狐臭問題的人,若用止汗劑、爽身粉等方法來減少汗水分泌,仍然無法除去臭味的話,就必須透過正規治療法。


達人診所醫師蔡時安表示,一般有狐臭的人大多不好意思就醫,但這樣反而拖延治療。


雖然延遲就醫不會使狐臭惡化,但會影響人際關係、工作等社交問題,所以一旦發現有疑似狐臭情況,建議趕緊就醫找出改善方法。



這樣做


 




灑爽身粉減汗水
汗水會增加狐臭味道,所以每天出門前可在腋下噴灑爽身粉,保持腋下乾爽。


另外,洗澡時可用菲蘇德美、沙威隆、依必朗等具有殺菌效果的清潔品,或塗抹抗生素藥膏來減少腋下細菌數量,使得汗液不會受到細菌分解,但這只能抑制味道產生,作用不持久。




每小時擦拭腋下
有狐臭的人,外出時,可準備一條手帕或毛巾,只要一流汗就馬上將腋下的汗水擦乾,避免產生臭味,可穿透氣、吸汗的棉質衣服。


蔡時安醫師建議,即使沒有流汗,每小時拿毛巾沾濕擦拭腋下,稀釋狐臭味道,也能避免汗水被細菌分解而發臭。




低濃度酒精能止汗
自行開業整形外科醫師梁偉中表示,腋下多汗的人,出門前可用毛巾沾取濃度10%到20%的酒精,擦拭腋下或其他味道較濃的部位,如乳頭或陰部,有助於抑制汗水分泌,減少汗味和體味。


但若擦拭部位出現紅疹,可能是皮膚對酒精過敏,應趕緊停止使用,並找皮膚科醫師治療。




養成除毛的習慣
一般醫師會建議有狐臭的患者盡量能刮除腋毛,因腋毛會沾到汗水而積藏細菌,會加重味道。


刮除腋毛可減輕狐臭問題,但沒有治療狐臭的效果。


女性應常刮腋毛,或雷射除毛;男性若不習慣把腋毛全部剃光,可以稍微留一點,用剪刀修短即可。



可治療




無法完全除味
狐臭是因腋下的頂漿腺過度發達,其所含的油脂、蛋白質被細菌分解產生的異味。若想要消除狐臭,可把腋下的頂漿腺和汗腺割除或阻斷,治療法包括銣雅鉻雷射、注射肉毒桿菌素和內視鏡旋轉刮刀切除術,3者價錢都需2到3萬元。


雷射治療去除率約5到7成,不留疤且副作用少;皮下注射肉毒桿菌素去除率7成,可控制頂漿腺分泌,但效期僅有1年。


內視鏡旋轉刮刀切除術是將頂漿腺及汗腺刮除並抽出,去除率約8成。







秋冬做手術比夏天好
夏天因流汗量大,傷口難照顧不易復原,不適合做除狐臭手術。


邱正宏醫師表示,即使是做雷射或內視鏡旋轉刮刀手術,傷口只有1公分那麼小,但恢復期也需要1到2周,在涼爽的秋天,少了流汗的困擾,有助於傷口復原,所以不建議在流汗量大的夏天進行手術。




18歲前不適合做
蔡時安醫師表示,頂漿腺會受荷爾蒙和情緒影響分泌,一般手術後頂漿腺被破壞,在內分泌穩定的情況下,狐臭較不會復發。


但仍在發育期的青少年,荷爾蒙分泌仍不穩定,太年輕切除頂漿腺易復發,且會增加新的味道,不建議在18歲前做手術。


 




醫師說


二次治療增效果
景升聯合診所院長 邱正宏
狐臭治療並非百分之百除味,術後仍會有味道殘留,但不會恢復到術前嚴重的程度。建議第一次手術後的2個月再補做,效果更好。




情緒緊繃增味道
達人診所醫師 蔡時安
頂漿腺受到情緒刺激時分泌旺盛,易緊張、急躁的人,或處在害怕、性興奮等情況,狐臭都會更加嚴重。平時心情保持愉悅、心平氣和,能改善狐臭。



hoyichen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Sep 08 Mon 2008 16:29
  • 1

1


hoyichen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溯溪隔天 雙腳起疹腫如彈珠 血吸蟲肉眼看不到 疑打赤腳遭蟲鑽皮下


2008年08月24日蘋果日報



 

男子雙腳如紅豆冰(圖2)。看其皮膚切片紫色圖案(箭頭處)是蟲體斷面。 圖片: 1 / 2

 





【甯瑋瑜╱台北報導】


一名男子在溯溪隔天,雙腳突然出現整片紅色丘疹。


一周後,紅疹從紅豆般大小,變成彈珠般大,且奇癢無比。醫師為他進行皮膚切片,竟發現有蟲子屍體,原是溪流中肉眼看不見的蟲子鑽進皮下,引起嚴重免疫反應。


衛生署建議民眾,在溪邊玩水,不要打赤腳,應穿著長袖衣褲。


國內首例
收治病例的光澤皮膚專科診所主治醫師王朝輝說,這名年約60歲的男子,日前到花蓮溯溪,隔天雙腳卻冒出「紅豆冰」,且癢得受不了。


醫師懷疑是蚊蟲叮咬所致,給予抗組織胺與外用類固醇治療一周,症狀未好轉。



誤將人當寄生宿主
醫師為病患進行切片檢查,竟發現皮膚內有蟲的屍體。


王朝輝說:「顯微鏡下,可清楚看到蟲體的斷面,分布在真皮中。」諮詢獸醫專家,確認是溪水常見的尾動幼蟲鑽入皮膚內,引皮膚炎。


患者在3周後,症狀完全緩解。這也是國內首例經由皮膚切片證實的尾動幼蟲皮膚炎。


王朝輝說,尾動蟲是一種溪流中常見的血吸蟲。


其幼蟲寄生蝸牛中,成蟲則進入水中,趁機寄生在鳥類身上,「研判男子溯溪時,赤腳站在水中,一群肉眼看不到的蟲子,誤以為是寄生宿主,群起鑽入他的皮膚內。」




傷口被感染恐死亡
王朝輝說,因為人類不是宿主,尾動幼蟲鑽入皮膚後無法穿透血管,約兩天後死亡,「但蟲體的屍體等於是外來異物,人體引發免疫反應,導致男子皮膚起大片紅疹。」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發言人施文儀表示,民眾不論去溪邊或海邊,若身上有傷口,或病情未控制好的糖尿病患,都不宜下水,「以河海交界的海洋弧菌為例,傷口若接觸不甚感染,死亡風險高。」


一般人若溯溪,建議穿著長褲,不要赤腳,最好著溯溪專用膠鞋。




戲水避免皮膚染病注意事項
.皮膚有傷口,或病情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不宜下水
.溯溪應穿長褲、膠鞋;海邊戲水應穿海灘鞋;浮潛應穿蛙鞋,以免被珊瑚刮傷
.海邊、溪邊的生物、寄生蟲多,若不慎被刺傷,應盡速離開水域,做好清潔、消毒,以免感染
.若有皮膚紅腫、疼痛無法退去,或有突發蕁麻疹、丘疹,應盡速就醫
資料來源:王朝輝醫師、疾管局



hoyichen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Sep 08 Mon 2008 16:19
  • 1

1


hoyichen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婦眼睛劇痛想吐 鼻竇炎作怪 黴菌刺激三叉神經所致 嚴重恐失明

 

2008年09月09日蘋果日報

 

醫師指,患者鼻竇內有白色點狀黴菌(箭頭處),造成眼痛。曾雪蒨攝 圖片: 1 / 1





【曾雪蒨╱台中報導】


眼睛痛不一定是眼睛有毛病。台中市澄清醫院中港院區昨天發表兩個個案,都是因右眼出現悶痛症狀,到眼科檢查找不出病因,最後分別發現是罹患黴菌性鼻竇炎刺激到三叉神經、右側鼻竇長骨瘤壓迫三叉神經,才造成眼睛痛。


醫師提醒,眼睛痛如眼科檢查不出原因,可找耳鼻喉科檢查。


不可輕忽
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耳鼻喉科醫師王弘毅說,一名五十歲婦女今年初因右眼悶痛,到眼科檢查眼壓等,結果正常,但眼悶痛症狀仍持續,她又到其他眼科診所檢查,仍找不出病因。


直到兩個月前,患者眼睛竟痛到吐,到該院掛急診,眼科醫師會診耳鼻喉科,經電腦斷層檢查,才發現原來是黴菌性鼻竇炎、刺激三叉神經造成眼睛疼痛。




看眼科找不到病因
王弘毅表示,黴菌性鼻竇炎一年四季都可見,每月平均碰到一至兩個病例,常發生於一般正常人或鼻過敏患者,因黴菌孢子被吸入後,在潮濕的鼻腔內繁殖,造成鼻骨鈣化,刺激周邊三叉神經,使眼睛出現疼痛感。


王弘毅指出:「如果未及時發現,黴菌蔓延到眼睛,可能造成眼眶蜂窩性組織炎或蓄膿,嚴重甚至會失明。」


另一名四十歲女性也是右眼悶痛,看了四個月眼科也找不出病因,後來到該院進行斷層掃描檢查,才發現右側鼻腔內篩竇部位長了顆約一公分大的骨瘤、壓迫到三叉神經造成眼睛疼痛。




易出現拉扯痛壓痛
兩名患者分別以內視鏡清除鼻竇內黴菌及骨瘤後,症狀已改善。


王弘毅提醒,眼睛痛的病因可能牽涉眼科、耳鼻喉科、神經外科、牙科等,民眾若檢查眼睛沒問題,可要求會診其他科別找出病因。


秀傳醫院彰濱院區教學副院長楊大羽說,三叉神經是第五對腦神經,掌管眼窩、鼻子、臉頰與牙齒,一旦受刺激或壓迫,掌管的部位就可能出現「拉扯痛」或「壓痛」,眼睛悶痛但眼睛檢查沒問題患者,可檢查是否有腫瘤或其他因素刺激三叉神經,才能對症下藥。




眼睛痛可能症狀與治療
資料來源: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耳鼻喉科醫師王弘毅



hoyichen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少女沖洗鼻子 感染險失明 罹鼻竇炎誤感冒 沖力過猛致細菌亂竄


2008年09月01日蘋果日報


【許佳惠╱台北報導】


一名罹患鼻竇炎的少女,因眼淚流不停,到診所進行鼻淚管沖洗術,


結果疑似沖洗力道太大,致使左眼周遭眼眶骨感染、腫脹,壓迫視神經,左眼視力一度只剩零點一,經轉診台北榮民總醫院施以手術後,才挽回視力。


醫師提醒未成年孩子骨膜未發育完全,應減少進行鼻淚管沖洗術,以免誘發感染。


及早就醫
接獲病例的台北榮總眼科醫師蔡傑智表示,這名十四歲的少女不知患有鼻竇炎,以為只是感冒、流鼻涕、流眼淚,就醫後診所醫師為她進行鼻淚管沖洗術,希望打通塞住的鼻淚管,


但可能沖洗過程中力道太大,誘發感染,少女在沖洗後約六小時後左眼劇痛,立即轉往榮總就醫。





眼壓高視力僅剩0.1
蔡傑智說,少女到院時,發燒、左眼突出、無法轉動、眼壓高,視力更僅剩零點一,經安排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少女左眼球的後方有大量膿液,左眼眼眶骨的骨膜發炎、腫脹,導致左眼的視神經被壓迫,才造成視力驟降。


經榮總醫師以針筒抽吸十c.c.的膿液,少女病況未有改善,因此立即安排手術,再以內視鏡引流眼球後方殘存的膿液,及切除部分發炎組織,少女才逐漸康復,經追蹤視力也已恢復正常。




未成年骨膜薄勿沖
蔡傑智推測,少女可能是在鼻淚管沖洗過程中,造成細菌亂竄,更誘發鼻竇附近的左眼眼眶骨感染,若再延遲、視神經壓迫超過六小時,可能永久失明。


他提醒未成年孩子發育尚未完全,骨膜較薄,最好別沖洗鼻淚管。


台北榮總耳鼻喉科醫師陳記得說,若器械不乾淨也恐引發感染。


三軍總醫院眼科部主任呂大文說,鼻淚管沖洗術理論上很安全,但若沖洗力道太大,仍可能引發感染。


台大醫院耳鼻喉科醫師楊宗霖說,鼻竇炎侵眼發生率低,但若嚴重的鼻竇炎或感染兇猛的細菌,仍有可能造成眼部併發症。


蔡傑智呼籲,鼻竇炎患者若出現眼皮紅腫、疼痛、視力下降,可能是細菌已侵犯眼部,應及早就醫。




鼻竇炎小檔案
成因:因感冒、急性鼻炎、外傷或過敏等引起鼻竇與鼻腔間的通道阻塞發炎,導致鼻竇充滿膿液
症狀:流膿鼻涕、分泌物黏稠且顏色混濁,帶有惡臭、頭痛、鼻腔腫脹或鼻塞、呼吸時有臭味或口臭、上排牙齒疼痛等
治療:抗生素、生理食鹽水沖洗鼻腔、內視鏡手術等


須知:
.小孩因骨膜薄,眼骨與鼻竇相近,鼻竇炎有較高機率侵犯眼部
.鼻竇炎若合併眼皮紅腫、流淚,可能是侵犯眼部徵兆
.鼻竇炎患者睡覺時,頭部最好保持高於身體,可幫助引流膿液
資料來源:蔡傑智醫師、楊宗霖醫師



hoyichen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黴漿菌變異 肺炎小兄妹險死 出現抗藥性 妹妹一度靠葉克膜維生

 

2008年08月25日蘋果日報

 





罹患抗藥性黴漿菌的小兄妹均併發肺炎,哥哥(左圖)右肺正常,左肺則因感染,在X光片影像中呈現泛白。妹妹(右圖)兩片肺葉均嚴重感染,全部白掉。黃玉成醫師提供 圖片: 1 / 1





【高麗玲╱台北報導】


黴漿菌感染造成肺炎,常發生於幼兒,但症狀通常不嚴重。


但林口長庚醫院日前卻收治一對感染抗藥性黴漿菌的小兄妹,兩人使用多款抗生素,都無法壓抑病況,首度證實國內出現抗藥性黴漿菌。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表示,抗藥性細菌的產生,常與濫用抗生素有關,提醒家長應讓孩子遵從醫囑服藥。


應從醫囑
收治病例的林口長庚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黃玉成說,這對小兄妹年齡分別為七歲和六歲,感染抗藥性黴漿菌原因仍不明。




飛沫傳染潛伏兩周
高雄長庚醫院兒童內科部長黃高彬指出,國內二歲以上的肺炎小病患中,三個就有一個是黴漿菌引起,病童多出現咳嗽、發燒等疑似感冒症狀。


黃玉成說,黴漿菌感染所造成的肺炎,用藥後多能治癒,但上述小兄妹不僅發高燒、喉嚨痛,且在X光片檢查發現,哥哥左肺發炎,妹妹病情更嚴重,兩側肺葉全白掉,且還呼吸衰竭,甚至一度靠裝置葉克膜維生。


黃玉成說,治療期間曾對小兄妹投予多款抗生素,但治療效果都不好,直到使用四環黴素類抗生素後,兩人病情才好轉,哥哥的檢體經送交美國疾病管制局檢驗,竟發現黴漿菌的基因出現變異,也就是產生抗藥性,這也是先前使用多款抗生素治療成效不佳的主因。


目前哥哥已康復,妹妹肺部留下囊腫,還須進行追蹤。


黃玉成說,四環黴素類抗生素,易傷害孩童的牙齒,醫師通常不會給病童服用。


台大醫院小兒科教授黃立民指出,黴漿菌是經由飛沫傳染,潛伏期約二、三周。




抗生素濫用無藥吃
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昨表示,在抗生素的濫用下,細菌容易出現變異,一旦菌種出現抗藥性後,將增加治療的難度,未來可能面臨無藥可用的窘境,


國內已出現抗藥性黴漿菌病例,應該提高警覺,並提醒民眾應按照醫囑服用藥物。




黴漿菌小檔案
◎屬性:為一種細菌,可能造成人們呼吸道感染、腦炎、黴漿菌肺炎等疾病
◎主要症狀:咳嗽、發燒、肺炎等類似感冒症狀,或是皮膚起紅疹,嚴重時可能併發出現皮膚黏膜潰瘍等症狀的史蒂芬強生症候群
◎傳染途徑:飛沫傳染
◎治療:以抗生素為主
※資料來源:黃玉成醫師



hoyichen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Sep 08 Mon 2008 16:01
  • 1

1


hoyichen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Sep 08 Mon 2008 15:57
  • 1

1


hoyichen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飲400c.c.乳品 有助降血壓

牛奶水解蛋白功效佳 連吃1月可降低3成

 

2008年09月08日蘋果日報 




 

研究發現牛奶的水解蛋白有助降血壓,醫師建議每天可喝400至500c.c.牛奶、優酪乳或優格。設計畫面

【許佳惠╱台北報導】


牛奶中的水解蛋白有降血壓效果。中山醫學大學研究發現,每天攝取八毫克的牛奶水解蛋白,一個月即可讓血壓降低百分之三十,研判飲用牛奶、優酪乳、優格也有助血壓控制。


營養師表示,每天攝取四百到五百西西的低脂乳品,減少紅肉與鹽分攝取,都是高血壓患者的建議飲食。


最新研究
中山醫學大學副校長王進崑領導的研究團隊,針對牛奶蛋白質進行研究。


團隊先將牛奶水解後變成小分子的胜肽,並包在膠囊裡,製成水解蛋白膠囊,每顆兩毫克。




血脂高應選脫脂乳
團隊再收案五十人,血壓收縮壓都在一百三十到一百四十毫米汞柱、舒張壓逾九十毫米汞柱,接近高血壓邊緣,讓他們每天吃四顆水解蛋白膠囊,分上下午各兩顆,但不限飯前或飯後。


之後每周追蹤血壓,第二周即發現有效控制血壓,一個月後效果更顯著,平均可降三成血壓值達致正常值。成果發表在《美國高血壓雜誌》。


王進昆表示,此研究證實牛奶中有些成分的確可調節血壓,所以補充牛奶應也有控制血壓效果;


優酪乳和優格已水解過,控制效果會比牛奶更好,若是自製優酪乳,應發酵久一點,讓有效成分釋放更多。


他鼓勵民眾每天喝兩杯牛奶,上下午各喝兩百西西,鮮乳或奶粉沖泡均可,血脂偏高者應選脫脂或低脂乳品,單純想調節血壓可選全脂乳品。




少食紅肉多吃蔬果
振興醫院營養師林孟瑜說,這項研究很新、很特別,過去沒人做過牛奶與血壓的相關研究,推測可能是牛奶鈣質含量高,可和對血管不好的鈉相互競爭、減少體內鈉離子,所以有降血壓效果。


但此研究個案數少,林孟瑜建議仍應照美國高血壓協會建議,飲食多鈣、鎂、鉀、纖維,少攝取鈉、脂質,也就是多吃蔬果、堅果類和脫脂乳品,少吃鹽和紅肉;


一般建議鈣質每天一千毫克,每西西牛奶有一毫克鈣,所以每天可喝五百西西脫脂牛奶,其餘鈣質靠其他食物補充,並調整生活作息,才有助控制血壓。




控制血壓飲食注意事項
◎每天飲用400~500c.c.牛奶、優酪乳或優格
◎乳製品補充應分2次,上下午各補充1次
◎乳製品可自製或選用低脂、脫脂產品
◎飲食多攝取鈣、鎂、鉀和纖維,如蔬果、全穀、堅果類等
◎減少脂質和鈉攝取,如少吃紅肉、減少用鹽量,並適度運動
※資料來源:振興醫院營養師林孟瑜、中山醫學大學副校長王進崑


 


 


營養要均衡勿把牛奶當水喝1天2杯就夠



中廣 更新日期:2008/09/08 14:05 〔龐清廉報導〕



牛奶含有高品質蛋白質,鈣的含量也很豐富又好吸收,是孩童成長時期絕佳的飲品.但是凡事都要適量,台南成大醫院表示,不少父母都讓孩子把牛奶當水喝,其實這做法反而是弊多於利,孩子成長時一天兩大杯牛奶就夠了,均衡的營養攝取其實更重要.孩童如果有體重肥胖,也要避免飲用全脂牛奶



小朋友發育要長的高,鈣質的確不可或缺,但事實上除了鈣質,還要均衡營養,與適當運動來配合.



成大醫院營養部主任郭素娥指出,不少父母都會要求孩子要多喝牛奶,有時甚至讓孩子把牛奶當水喝,然而大量喝牛奶,雖然能攝取足夠的鈣,但也同時也攝取大量蛋白質,而組成蛋白質的胺基酸含有硫、氮等元素,會在身體代謝出酸性物質,反而會造成鈣的流失,並透過腎臟排泄,長久下來也可能影響腎臟功能,對健康造成危害。



  營養師進一步指出,人體所需鈣質食物來源很多,牛奶只是其中一項,其他像是小魚干、海產、豆類,還有深綠色蔬菜、芝麻等也都有.衛生署建議鈣質攝取量,兒童約800-1000毫克、成年人1000毫克,青春期少年則需要1200毫克。


一般而言,1杯500 c.c.的牛奶,約可提供約500毫克的鈣,如果能搭配其他食物補充多樣化營養素,對於孩童的成長會有更大幫助。



  成大醫院營養室郭素娥主任強調,一般來說,3歲以下的幼童不建議喝低脂或脫脂牛奶,因為全脂牛奶是提供小孩濃縮熱量的來源;


但8、9歲以上的孩童如果體位屬於肥胖,就應該考慮不要再喝全脂牛奶,以免太增加小朋友脂肪攝取量。


 


 


醫學研究 牛奶可能有降血壓效果


TVBS 更新日期:2008/09/08 12:14 張惠民







喝牛奶,除了增加鈣質的攝取之外,現在還有醫學大學研究發現,可以有效降血壓,包括牛奶、奶粉,每天早晚200C.C.,都可能對控制血壓有一定幫助;


而醫院營養師表示,很有可能是牛奶裡面的鈣發揮效用,只是因為牛奶的蛋白質含量高,可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用這樣的方式。



一天一杯牛奶,鼓勵小朋友長高又長壯,不過現在就連大人喝,可能也會出現降血壓的效果。國內有大學研究,發現每天攝取400C.C.的低脂乳品,能有效控制血壓,營養師說,應該是牛奶中的「鈣」發揮作用。


國泰醫院營養師陳明玉:「可能跟牛奶裡面含有高鈣,這個原因可能有關係,因為鈣質的話,跟鈉會做一個競爭上面結合,所以有可能會有助於血壓的一個控制。」


不過喝牛奶,只能輔助不能治療,營養師表示,除了牛奶之外,整體的飲食生活習慣更為重要。


陳明玉:「除了牛奶高鈣食物以外,我們也建議可以攝取一些高鉀、高鎂的一個食物,甚至於還有纖維要攝取的足夠,運動啦,或者是體重的控制上面,也是需要做一個節制。」


不過乳製品蛋白質含量高,營養師提醒,腎臟病或需要控制蛋白質的病患,可不能毫無節制的食用,這樣一來,純白營養的牛奶才能真正喝出健康。



hoyichen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Sep 08 Mon 2008 15:55
  • 1

1


hoyichen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Sep 08 Mon 2008 15:55
  • 1

1


hoyichen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雙眼皮新手術 恢復快且持久


2008年09月08日蘋果日報


【高麗玲╱台北報導】


割雙眼皮效果持久,但患者常擔心眼皮腫脹恢復期長;縫雙眼皮恢復快,效果卻不持久。


台北長庚醫院採改良手術,先開零點五公分傷口,再皮下縫二針就可做出皺褶,恢復期僅是割雙眼皮的一半,且效果持久。


以迷你小切口搭配兩針埋沒縫合法開雙眼皮,術後一周幾乎已看不到眼皮浮腫現象。黃耀立提供


一個月後消腫九成
台北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耀立兩年來以迷你小切口搭配兩針埋沒縫合法,完成六十八例雙眼皮手術,患者平均二十五歲,手術時間約四十至六十分鐘,平均十一天可消腫九成,滿意度近九成。


黃耀立說,雙眼皮手術分割及縫兩種,割的須開三公分切口,將提眼瞼肌膜和眼輪匝肌固定,形成皺褶,約一個月後可消腫九成;無法忍受這麼長恢復期者可選用縫的,雖一至兩周可消腫九成,但維持效果較差,之後眼皮易掉下來。


改良手術則結合割和縫,先開零點五公分切口,取出過多的眼皮脂肪,在傷口前後皮下各縫一針即完成;好處是破壞組織少,恢復期比割的短,又可達永久效果。


開業整形外科醫師陳煥棠及書田診所整形外科主任黃季怡都說,雙眼皮手術有很多方法,國外甚至有只開零點二公分切口,但須依患者眼睛形狀、所需形式等來選擇,如眼距過長、眼尾下垂、小眼睛者不適用小切口,應和醫師溝通。




雙眼皮改良手術示意圖
上眼皮開0.5公分切口,取出過多脂肪,在傷口兩端各縫1針,往下穿越眼輪匝肌至眼瞼肌膜,再往上繞回後於皮下打結,藉此做出皺褶。
※資料來源:黃耀立醫師




雙眼皮手術比較
資料來源:黃耀立醫師



hoyichen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阿米巴原蟲潛伏 腸長膿瘍


2008年09月08日蘋果日報


【許佳惠╱台北報導】


曾到東南亞旅遊者,小心阿米巴原蟲潛伏體內。


曾任導遊的男子退休多年後因腹痛就醫,發現大腸長一顆六點五公分阿米巴膿瘍,裡頭原蟲差點破膿而出,切除後已無礙。


醫師提醒,阿米巴原蟲潛伏期可長達數年,東南亞為高危險區,若有腹瀉、血便等應及早就醫。




全球第四例
接獲病例的馬偕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劉張惠泉說,這名七十七歲男子因症狀不典型,僅腹痛、胃口差,但無血便、腹瀉或白血球飆高,就醫起初以為是大腸腫瘤。


術後化驗發現,腫瘤內都是膿和阿米巴原蟲,推測可能年輕帶團時感染,年老、免疫力差後原蟲蠢蠢欲動,差點鑽出膿瘍組織而腹痛。


醫師查國外文獻,類似案例僅三例,此應為全台首例、全球第四例,昨在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秋季會發表。


劉張惠泉提醒,原蟲潛伏約一年即可形成膿瘍組織,曾到東南亞、中國旅遊或同性戀者,若腸胃不適須接受免疫學和糞便檢查,確認是否感染。


三總胃腸科醫師陳鵬仁說,阿米巴原蟲常跑到肝形成肝膿瘍,抗生素通常可治癒,出國後一周內若發燒、腹瀉、血便要小心。




阿米巴痢疾小檔案
資料來源:疾管局、陳鵬仁醫師



hoyichen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