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阿米巴原蟲潛伏 腸長膿瘍


2008年09月08日蘋果日報


【許佳惠╱台北報導】


曾到東南亞旅遊者,小心阿米巴原蟲潛伏體內。


曾任導遊的男子退休多年後因腹痛就醫,發現大腸長一顆六點五公分阿米巴膿瘍,裡頭原蟲差點破膿而出,切除後已無礙。


醫師提醒,阿米巴原蟲潛伏期可長達數年,東南亞為高危險區,若有腹瀉、血便等應及早就醫。




全球第四例
接獲病例的馬偕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劉張惠泉說,這名七十七歲男子因症狀不典型,僅腹痛、胃口差,但無血便、腹瀉或白血球飆高,就醫起初以為是大腸腫瘤。


術後化驗發現,腫瘤內都是膿和阿米巴原蟲,推測可能年輕帶團時感染,年老、免疫力差後原蟲蠢蠢欲動,差點鑽出膿瘍組織而腹痛。


醫師查國外文獻,類似案例僅三例,此應為全台首例、全球第四例,昨在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秋季會發表。


劉張惠泉提醒,原蟲潛伏約一年即可形成膿瘍組織,曾到東南亞、中國旅遊或同性戀者,若腸胃不適須接受免疫學和糞便檢查,確認是否感染。


三總胃腸科醫師陳鵬仁說,阿米巴原蟲常跑到肝形成肝膿瘍,抗生素通常可治癒,出國後一周內若發燒、腹瀉、血便要小心。




阿米巴痢疾小檔案
資料來源:疾管局、陳鵬仁醫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oyichen2000 的頭像
    hoyichen2000

    只要我以為~就不是誤會~

    hoyichen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