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啊!薪資負成長 28年來最糟
什麼都狂漲,只有薪水不漲,偏偏經濟不景氣,找份好工作也更困難!
行政院主計處昨日公布失業率與薪資調查,受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升高影響,今年上半年實質經常性薪資負成長率高達二‧三六%,創下民國六十九年以來、即近廿八年來最大負成長。
而將失業率及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兩者加總,所得到的痛苦指數也再攀高。台灣的痛苦指數,自一月的六‧七六來到七月的九‧九八。
物價吃掉薪資漲幅 痛苦指數增
所謂實質經常性薪資,是指上班族每月經常可領到的薪水,不包含加班費、分紅、獎金等非固定性的收入,被視為觀察薪資水準的重點指標。
根據主計處統計,今年一到六月經常性薪資年增率為一‧四四%,是近六年以來次高。
不過,主計處指出,這段期間油價波動不斷、國際情勢不穩定,今年一至六月CPI年增率高達三‧八九%,導致物價吃掉薪資漲幅,比過去還惡化,實質經常性薪資負成長二‧三六%,也是近廿八年來最大的負成長。
主計處第四局副局長黃建中強調,政府單位將會持續關注失業率上升、薪資水準下滑情形。
失業率方面,七月失業率略升為四‧○六%,較上月增加○.一一個百分點,但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後則為三.九一%,較上個月上升○.○三%。
黃建中解釋,應屆畢業生投入求職行列,致使七月初次尋職失業者較上月增一萬八千人,因此失業率升高。
七月失業率略升 大學生比率高
但值得注意的是,教育程度在大學以上的失業率平均五‧○三%,遠高於其他教育程度者,這顯示近年來大學教育日益普及,去年大學聯考總分十八分便有學校念,今年更是創下「七分上大學」的驚人紀錄,卻也讓學士文憑日益貶值。
根據主計處調查,各教育水準的失業率為:國中以下為三‧五一%,高中職為四‧一九%,大專以上則為四‧二九%,形成「學歷愈高、失業率愈高」的怪異現象。
黃建中分析,大學以上畢業人數呈現長期增加的趨勢,八十六年僅八萬九千人,直至九十六年已達廿八萬一千人,成為該族群失業率大幅上升的主要因素。
他強調,學士學歷以上者多半是剛從學校畢業、年紀較輕的求職者,除了本身要求的待遇會比較優渥外,轉換工作的頻率也比較可觀,造成他們自願性、短暫性失業的情形較常見。
什麼都漲,只有薪水... 薪資10年實增 不到1,200元
房價漲、物價漲、萬物皆漲,只有薪水不漲,到底上班族荷包成長腳步,多麼遲緩?
數字會說話,依據主計處最新統計,全台600多萬薪水族,今年上半年的平均名目月薪48,799元,和10年前相比,只增加5,777元。
如果扣掉物價上漲的因素,這10年來,上班族的實質薪水,更只增加1,149元,還不到1,200塊,薪水族的荷包增長速度,超緩慢,10年增加不到3%。
依據主計處的統計,這10年來,上班受薪人士的薪水增加金額,真的很緩慢,以名目薪水來看,87年的1月到6月,全台吃頭路的薪水族,平均月薪金額是43,022元。
到了今年,1到6月的平均月薪,金額是48,799元,10年之間,累計只增加5,777元,增加的幅度是13.42%。
主計處人員說,這還是看名目薪水,所增加的金額還比較多一些,如果扣掉10年來,物價上漲的因素,實質薪水增加的金額,更為有限、金額更少。
以消費者物價指數而言,主計處資料顯示,以87年的上半年做為基準,算到今年上半年,累計物價指數漲幅是10.53%,在薪水遲緩上升的過程中,物價一路向上。
主計處人員說,如果將物價的因素計算進去,計算實質薪水,全台受薪人士的實質薪水,在87年1到6月的平均月薪是43,869元,今年同期的平均月薪金額是45,018元。
悠悠10年時光飛逝,一個在職場就業多年的上班族,實質月薪增加的金額,不到1,200元,銀行財富管理部門主管說,換算薪資成長率,10年只增加2.619%,想一想,真是少得可憐。
近2年,物價漲幅大,薪水增幅趕不上,實質薪水還往下掉,依據主計處的統計,去年上半年,上班族實質平均月薪是46,170元,今年只有45,018元,足足少了一千多元。
面對實質薪水,成長有如烏龜爬行,近年甚至往下掉,一位職場工作多年的人士說,真的很令人感嘆,工作多年,薪水增加的速度,好像搭「慢車」一般,幾乎是停滯狀態,但是,生活財務壓力卻愈來愈沉重。
銀行主管說,時勢變化大,對男性上班族而言,油價變貴、開不起車子,花費增多、養不起孩子,薪水不增、賺不了銀子,房價高漲、買不起房子,如果緣分未到、找不到妻子,五子全落空,壓力更大。
薪資負成長2.01% 創新高 主計處:實質薪資較去年少703元
2008年07月23日蘋果日報
![]() |
【王玉樹╱台北報導】
通貨膨脹時代來臨,薪水變相縮水。行政院主計處昨公布今年一至五月薪資與生產力調查,顯示扣掉通膨成長後,受僱員工實質經常性薪資較去年同期負成長百分之二點零一,負成長幅度創二十八年來新高,實質薪資較去年同期縮水七百零三元。
通膨導致物價上漲
主計處四局副局長黃建中說,一至五月經常性薪資為三萬七千零六十六元,雖比去年同期成長百分一點五八,但通膨導致一至五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達百分之三點六六,比去年同期百分之零點七三高很多,換算後實質經常性薪資變成負成長百分之二點零一,實質薪資為三萬四千三百三十元,較去年同期少七百零三元。
薪水雖縮水,但一至五月每月平均工時一百七十六點四小時,還比去年同期增加一點一個小時。
失業率8年新低
此外,六月失業率扣掉應屆畢業生投入勞動市場等季節性因素後,達百分之三點八八,則創近八年來同期最低。黃建中分析,失業率與通膨雙高的「停滯性通膨」,尚未在台灣出現。
中央研究院經濟所研究員吳中書分析,今年第二、三季能源和食物價揚,國內經濟成長率卻未能大幅成長,薪資負成長並不意外,「但研判第四季小麥價格下降,油價漲勢趨緩,情況就會好一點。」
資訊業員工張家赫薪水四萬元出頭,今年加薪不到一千元,「物價那麼貴,感覺沒加到薪。」
1~5月實質經常性薪資變化
註:與前一年同期相較增減幅和金額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
國人實質薪資負成長
2005年08月18日蘋果日報
【朱漢崙╱台北報導】
物價飆漲,使得原本已經相當微乎其微的薪資成長率,實際上已出現負成長的情況。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目前的最新統計,截至今年五月底止,每人經常性薪資成長率僅有百分之零點八九,若扣除約百分之一點七四的物價上漲率,則實質薪資水準不增反減,已轉為負成長。
一般而言,薪資水準的觀察分為兩類,一是包括年終、或是其他非定期獎金在內的平均薪資,另一類則為每月均能領取的經常性薪資,不過由於前者不確定性較高,因此仍以後者指標最具有代表性。
將導致購買力衰退
主計處官員指出,今年以來,因為油價攀升以及包括寒害、颱風等各種天災招致食物類價格上揚、以及掛號費調漲等效應,使得各類物價指標齊步走升;若觀察截至今年七月底止,與去年十二月底相較的各類消費者物價指數變動情況,其中以食物類上漲情況最為明顯,物價平均上漲超過一成。
另外,在交通服務方面,油價攀高的結果,亦使得交通成本平均上揚百分之零點六二,其中用油費用則上漲將近百分之三;
另外醫療保健費用也上漲將近百分之四,其中醫療費用漲幅將近百分之六,所受影響最大的就是得到慢性病、需要長期治療的患者。
主計處官員也表示,由薪資成長的幅度來看,可看出目前大企業不太願意在月薪方面有所調整,而寧可給予員工非定期發放的獎金;如今加上物價上揚,國人的實質購買力衰退恐難避免。
實質薪資 退回7年前水準 縮水近百分之二 史上最慘一次
2008年05月23日蘋果日報
![]() |
【陳嘉恩╱台北報導】
物價持續飆漲,上班族荷包大縮水。行政院主計處昨公布最新受僱員工薪資統計,今年第一季經常性薪資(不含非固定獎金或津貼的月薪)雖維持成長,但計入物價因素後,實質經常性薪資比去年同期縮水六百五十四元,幅度達負百分之一點八七,是主計處進行此統計二十九年來,史上實質薪資負成長最嚴重一次。
物價抵銷薪資漲幅
主計處第四局副局長黃建中指出,今年一至三月平均每月經常性薪資漲幅是七年新高,但薪資漲幅全被物價上漲抵銷,等於民眾領了近三萬七千元月薪,但只能購買市值三萬四千多元的東西,實質薪資倒退到七年前水準。
上班族、二十七歲的李先生抱怨,已經兩年沒有加薪了,但是日用品、食物、油價都持續飆漲,「以前每個月還有幾千元閒錢可儲蓄或投資,現在連日常花用都不夠,得省吃儉用、勒緊褲帶過日子。」
文化大學經濟系副教授柏雲昌指出,若實質薪資持續負成長,會使得消費力減低、經濟衰退。
因近期物價仍會持續飆升,今年實質薪資恐難轉負為正,得等明年新政府經濟政策發揮作用後,情況才有可能改善。
底層勞工衝擊最大
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認為,物價持續飆漲,衝擊最大是薪資較低的底層勞工,日子恐會過不下去,「政府應盡速研議調高基本工資,讓民眾收入能趕得上物價上漲的幅度。」
薪資負成長 職訓可加分
2006年02月28日蘋果日報
【陳鳳蘭╱台北報導】
主計處最新薪資統計顯示,我國勞工去年一整年的實質經常性薪資為每月三萬四千多元,比前年減少百分之一點二八,是連續第二年負成長。
勞工實質平均薪資則有四萬兩千多元,也比前年減少百分之零點九。
學者表示,只有透過職訓及教育提升勞動力,才能提高薪水。
失業率穩定下降
勞工每月的固定薪水收入是經常性薪資,加上各式非經常性發放的獎金之後的平均所得,則為平均薪資。
主計處昨公布的統計顯示,去年勞工平均薪資是四萬三千六百多元,經常性薪資是三萬五千多元,兩項數字雖然都比前年微幅增加,但考慮物價上漲的影響後,勞工的實質平均薪資只有四萬兩千多元、實質經常性薪資也只有三萬四千多元,兩項數字都是二十五年來第二次負成長,其中實質經常性薪資更是連續兩年負成長。
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忠吉受訪時說,實質薪水降低,表示物價成長幅度大於加薪幅度,「同樣的錢可以買的東西變少了!」他說,此問題只有透過職業訓練及教育等措施提供勞工素質以及生產力,才能提高薪水。
「薪水完全沒增加」
四十五歲的聯結車司機李振賢受訪說,薪水完全沒增加,但物價一直漲,像是女兒最近要繳補習費,一繳就三萬多元,他一個月薪水只有四萬六千元,錢根本不夠用。
勞工的實質薪資下降,但失業率也穩定下降中,一月失業率為百分之三點八,是近五年同期最低,也是二○○一年五月以來新低。